强化内涵支撑 搭建互动平台 提升社会服务

发布日期: 2015-03-18  作者: wenming admin   浏览次数: 1604   返回

 

        两年来,人文与传播学院始终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工作目标,努力加强全院师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建设和谐校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学院依托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以人文大讲坛为平台,开拓网上阵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增强文化内涵支撑;认真实施班导师制度,鼓励支部结对,积极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努力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党员导生结对、设立党员先锋岗、建立“心语心愿”心理咨询室、创设人文you衣库、成立学业发展中心、打造“桃浦镇爱心暑托班”等寒暑期社会实践品牌项目,进一步提升了高校服务社会的作用。

        主要特色
        1、依托学科,强化宣传,增强文化内涵支撑
        学院牢固树立“文化育人”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内核,依托中文、历史等传统学科,借助人文大讲坛,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内涵支撑。两年来,学院共获得六项国家社科基金招标立项,三项2014年度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两项上海党建研究会课题,数十项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和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学院积极运用传播学等新兴学科的优势,大力建设学院网站和院党务公开网,建立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师生党支部书记、师生党员微信群,加强正面宣传,发挥其在形势教育、舆情收集和理论学习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易班、微博、微信、飞信等与学生交流,引入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以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组织了“精彩双休日”、“校友导师团”、“未来教育家”、德育班主任、考研出国交流、师范生技能大赛、职业规划大赛、诗歌创作朗诵大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文化生活,增强了学院师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
        2、立德树人,合力育人,搭建师生互动平台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凝聚各方力量,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开展教师支部与学生结对,两年来共计帮助12名经济困难学生;实施班导师制度,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学生专业学习、班团建设等活动。萧萍教授加强暑托班教学一线全程指导,开设儿童戏剧体验课堂,获2014年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最佳项目奖”(全校唯一);郑欢教授赴崇明实地考察,全程指导学生完成品牌营销方案;专业教师王宏超、冯猛建立读书会,每周带读专业经典;2010级摄影专业赵雪舟负责申报的《上海贝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赛金奖;辅导员戴宁宁将团训带入学生工作,获2013年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等等。
        3、志愿服务,人人参与,发挥辐射社会作用
        学院始终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努力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鼓励号召师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奉贤校区园区创建百草园、三味书屋职业发展活动室,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导航;设立党员先锋岗岗亭,服务园区学生;创设“人文you衣库”勤助中心,实现资助育人;建立“心语心愿”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疏导活动;打造党员导生队伍,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成立学业发展中心,实现学业基础辅导、生涯发展指导和创新能力培养;组建微笑志愿者、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坚持关心同学、服务社会;与恒源祥集团联合建立了“志愿者实践基地”,拓宽志愿服务外延;打造“爱心学校”、“巴金故居”、“桃爱心暑托班”等寒暑期社会实践品牌项目。学院师生积极参与社会文明创建活动,投身于各类志愿服务,进一步发挥了高校辐射社会的作用。

 

本科专业整改工作研讨会


教师党员参观中国(上海)自由实验贸易区

人文学子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赛金奖

人文学子参与桃浦暑爱心学校

人文与传播学院五届一次教代会现场

人文与传播学院学业发展中心成立仪式合影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行政楼801室
邮编:200234 电话:64322620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