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届“上海之春”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展示周致敬红色经典 多家媒体关注

发布日期: 2019-04-26  作者:    浏览次数: 229   返回

4月21日晚,伴随着“国之颂”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之春”艺术展示周闭幕式舞蹈专场恢弘、磅礴的气势,为期8天的“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展示周”圆满落幕。本届艺术展示周以讴歌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彰显民族文化自信为宗旨,精心打造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校“艺术大课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校65周年之际,我校艺术展示周系列活动共为校内师生、市民朋友奉献了8场专场演出和6场公益学术讲座,传播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的一批凝聚民族特色、彰显爱国情怀的经典艺术作品。我校音乐学院师生高水平的演出,不仅收获了专家的肯定与好评,也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致敬经典、歌颂祖国的热潮。

展示周活动期间,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朱自强,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校党委副书记裴小倩,副校长康年、蒋明军、陈恒和来自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委宣传部艺术处、上海市文联、上海市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中国合唱协会相关领导和专业界人士,上海音乐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等兄弟院校专家同行,及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音乐学院的负责同志先后莅临现场观摩与指导。

此次艺术展示周共吸引现场观众5000余人,网络订票观众人数1000余人。微信公众平台浏览量突破了60000人次。艺术展示周参演师生共计480人,教师工作人员100人次,学生志愿者400人次。

4月14日-4月21日,在我校霞棐剧院举办的8场“祖国颂”系列专场音乐会依次为:“国之魂”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之春”艺术展示周开幕式暨交响音乐会、“国之梦”打击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国之情”经典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国之韵”何占豪经典古筝作品专场音乐会、“国之恋”经典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国之乐”经典民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国之歌”经典合唱作品专场音乐会、“国之颂”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之春”艺术展示周闭幕式暨上海师范大学舞蹈团成立20周年经典舞蹈作品专场。

4月15日-4月20日在我校音乐学院小音乐厅举办的6场公益讲座分别为:舞蹈系田旭博士的《重温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与乐》、音乐理论系曾美月教授的《绵延三千年的中国古老乐种--礼乐乐悬》、音乐理论系黄艺鸥副教授的《中国诗词音乐中的“家国情怀”》、音乐理论系刘正国教授(二级)的《中华音乐文明九千年--国宝文物贾湖“骨龠”的出土、仿制与音响解读》、音乐学院副院长张春良教授的《歌剧排演对于高师声乐教学的积极意义--基于校园版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的排演思考》、音乐科技系魏扬教授的《丰子恺的漫画音乐》。

4月14日晚,“国之魂”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之春”艺术展示周开幕式暨交响音乐会隆重上演。特邀青年指挥家石霄鹏指挥上海师范大学青年交响乐团,演绎曾在1965年5月首演于“上海之春”并作为开幕曲的著名交响诗《红旗颂》,创作60周年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50周年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及建国后经典佳作交响作品《瑶族舞曲》。音乐学院海归青年教师张婕、朱昊冰分别担纲了两部协奏曲的小提琴和钢琴独奏。值得一提的是,开幕式音乐会有幸邀请到了《红旗颂》《梁祝》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何占豪先生亲临演出现场。开幕音乐会精彩纷呈,观众用经久不息的欢呼和掌声向老艺术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青年交响乐团高水准的演奏报以了高度的赞许。

4月15日晚,“国之梦”打击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上演。音乐学院器乐系青年教师张祖晶及学院打击乐专业学生以西方打击乐、民族打击乐、混合打击乐等不同形式,联袂呈现了《东方人》《丝绸之路》《古风》《木偶》《不息的灵魂》等一系列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打击乐作品,精湛技巧令现场的观众大饱耳福。

4月16日晚,“国之情”经典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上演。由音乐学院钢琴系教师张希、蔡颖、翁怡、黄倩、冯佳、任怡、张丹、段颖、丛苗苗、朱昊冰、谈天佳和特邀青年钢琴演奏家王鲁共同担纲,为听众呈现了建国以来经典的中国钢琴作品,包括民歌改编曲、民风舞曲、以及现当代钢琴精品杰作。为纪念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丁善德先生,由邹野先生根据丁善德先生1984年创作的同名钢琴协奏曲的改编曲《降B大调双钢琴组曲》在本场音乐会上全球公开首演。音乐会形式丰富、主题鲜明,以“国”与“情”为核心,表达出对伟大祖国的赤子之情。


4月17日晚,“国之韵”何占豪经典古筝作品专场音乐会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60周年之际上演。本场音乐会精选了何占豪先生广为流传的5首古筝经典作品。令人特别关注的是,本场音乐会还专门上演了由何占豪先生亲自指挥的筝与筝乐团版的协奏曲《梁祝》和筝与合唱版的协奏曲《东渡》。这两部作品由音乐学院器乐系副教授宋小璐、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家李渊清以及我校玉兰筝团、行知合唱团联袂献演。本场音乐会使听众感受了一场美妙绝伦的筝乐盛宴,生动诠释了何占豪先生“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创作理念。

4月18日晚,“国之恋”经典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上演。本场音乐会由音乐学院声乐系教师陆蓉、刘姝彤、周燕燕、殷为杰、冯诚纯、李梦石、宋罡、李敏、郭娉婷、周进华与钢琴系教师朱昊冰、佘世晨联袂出演。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表演者选取了多首建国70年以来的优秀声乐作品,如《祖国之恋》、《祖国,我为你干杯》等,以独唱,重唱,合唱的形式,充分展现多种风格的中国声乐作品,地方民歌、民族歌剧选段、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轮番上演,体现了中国声乐作品丰富的地域性与艺术独特性。

  


4月19日晚,“国之乐”经典民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上演。由上海民族乐团青年指挥家姚申申老师执棒,特邀我校兼职教授、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二胡演奏家段皑皑与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民族管弦乐团联袂演出。音乐会以独奏、重奏以及乐队协奏的形式,选取了多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江南水乡风情特点的经典民乐作品精彩呈现。由著名二胡演奏家段皑皑担任独奏与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共同演奏的二胡协奏曲《我的祖国》,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将本场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4月20日晚,“国之歌”经典合唱作品专场音乐会上演。由我校两支优秀的合唱团队——行知合唱团与泊乐合唱团共同演绎。整场音乐会以混声合唱与女声合唱等形式呈现,乐曲风格多样。行知合唱团演唱了在2018年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声乐类合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参赛作品《京剧印象》《大江东去》,以及《卷珠帘》《大鱼》等优秀合唱作品。泊乐合唱团精彩地表演了《如梦令》《生命》《牧歌》《东方之珠》等保留曲目。本场音乐会在王超老师亲自指挥的合唱作品《生命》(王超词、曲)和电影《建国大业》主题歌合唱改编曲《追寻》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表演中落下了帷幕。


4月21日晚,“国之颂”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之春”艺术展示周闭幕式暨上海师范大学舞蹈团成立20周年经典舞蹈作品专场精彩上演。由我校舞蹈团倾情呈现。整场表演按照时间维度将建国以来的12部经典舞蹈剧目绽放于舞台,向老一辈艺术家致敬,向经典艺术作品致敬。如20世纪50年代的《红绸舞》,60年代的《白毛女》选段,70年代的《草原女民兵》,80年代的《奔腾》,90年代的《秦王点兵》等。令人感动的是,本场演出中,曾在国内各项舞蹈专业比赛中获奖的历届获奖毕业生悉数重回母校,登上舞台。几代舞团人满载着对母校的感恩和爱,共同传承经典,创梦未来,为舞团祝福,为母校喝彩、为祖国献礼。

4月15日下午,音乐学院工会主席安磊主持了由音乐学院舞蹈系田旭博士主讲了题为《重温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与乐》的公益讲座,讲座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为对象,结合表演艺术的特殊性谈舞论乐,从艺术创造与审美文化的角度,结合直观的视听体验,探析其在时代变迁与艺术再创造中的变与不变,感受其作为芭蕾经典的艺术魅力。

4月16日下午,音乐学院副院长明虹副教授主持了音乐理论系曾美月教授以《绵延三千年的中国古老乐种-礼乐乐悬》为主题,讲述古代礼乐在传承中华华夏文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辅助社会政治与伦理制度等方面所发挥的功能和积极作用。让听众了解到中国古代维系社会稳定的政治制度其实也是一种音乐文化制度。

4月17日下午,音乐学院副院长张春良教授主持了由音乐理论系黄艺鸥副教授的讲座。她立足传统文化,紧扣时代主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音乐为载体,阐释诗词音乐中蕴含与传递的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讲座以演讲的方式为主,结合现场音乐表演,将观众带入中国诗词的音乐世界。

  

4月18日下午,音乐学院执行院长施忠教授主持了学院唯一一位二级教授刘正国,立足于二十多年来潜心研究之成果,对国宝文物贾湖“骨龠”的出土、考名及音响解读等进行综合性讲座。刘正国教授将理论考证与现场乐器的演示相结合,特别播放了18年前他亲自吹奏贾湖新石器遗址出土“骨龠”原件的测音现场视频资料,极其珍贵难得。讲座中他也用大鹰尺骨实材成功仿制的贾湖出土“骨龠”的代表性乐管,现场吹奏演示并解读贾湖“骨龠”的原声音响奥秘,展示中华管乐文明一贯九千年的独特魅力。

4月19日下午,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高亭主持了由副院长张春良教授以《歌剧排演对于高师声乐教学的积极意义——基于校园版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的排演思考》。他结合排演校园版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从艺术价值、意识形态、核心价值、校园文化、教学实践等几个大视角简要分析了歌剧排演对于高师声乐教学的积极意义与影响。

4月20日下午,音乐学院副院长张玮主持了由音乐科技系魏扬教授讲授的其原创作品钢琴组曲《赤子之心—丰子恺儿童漫画音乐集》,由钢琴系教师蔡颖现场演绎。该部钢琴组曲根据子恺先生的漫画意境,用民族性纯五度复合和声技法进行创作。每一首作品都搭配了与之对应的诗词、语句以及丰子恺的漫画图片,魏扬教授按照作品的演奏顺序将这些文字和图片分别展示给听众,使在场的听众能既能通过图文的直观描绘用心感受音乐,又能通过音乐的律动对眼前的图文展开无限遐想。乐曲演奏完毕之后,魏扬教授针对在场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现场交流互动热烈。

此外,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由我校光启国际学者中心与音乐学院联合出品的“光启音乐大讲堂——上海城市文化音乐叙事”也在本届艺术展示周期间面世。“讲堂”以访谈的形式,特邀上海文艺名家讲述经典艺术作品创作的幕后故事。著名作曲家何占豪、芭蕾舞表演艺术家凌桂明先生的两场讲座与师生们分享了老艺术家的创作心路历程和表演艺术的励志故事,同时也激励了青年师生奋发向上、积极有为的昂扬斗志。

习近平总书记视文化艺术的创作研究为“培根铸魂”的重要工程,这一崇高赞誉对于在高校从事文艺表演和研究的知识分子而言,是尤其值得感怀和铭记的重大激励。因为高校教师原本就以其教书育人的天职而被誉为铸就人类灵魂的高级工程师,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下,身为“高校教师”的“人文学者”,成为了双重意义上的“灵魂”铸造者,其社会责任之重大、历史意义之深远,堪称与民风、国运休戚相关。由师大音乐学院举全院之力精心筹备的“艺术展示周”是对上述崇高使命的积极回应。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祖国颂”系列活动上演的作品,皆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艺术家创作的彰显民族精神、讴歌党和国家情怀的里程碑作品。音乐学院师生共同演绎一系列反映时代风貌、蕴含家国情怀的中国经典艺术作品,深具中华优秀文化当代传承之意义。本届艺术展示周的系列活动让我们更加坚信,弘扬中国作品的民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推动中国音乐美育的普及与发展是每位专业音乐人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本届艺术展示周活动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纸媒,《学习强国》《上观》《文汇》《新民》《澎湃》《东方网》《中国舞蹈网》等影响巨大的新媒体以及“上海文联”、“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上海音乐家协会”等官网和上海教育电视台、“文化上海云”发布了近20篇的报道及视频,不同侧面地对我校本届艺术展示周作了详细全面的介绍,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策划本届“艺术展示周”的音乐学院已走过47年的发展历程,并逐步建成了具有完整的教学、科研和艺术表演实践综合功能的现代高等音乐教育专业体系。学院以“培养具有多元化能力结构、个性化专业素养、国际化艺术视野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形成了“重实践、国际化、德艺兼优、教演并举”的办学特色。在2018年全国高校“音乐与舞蹈学”软科排名中名列第四。“艺术展示周”是展示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造诣的开放平台,是对音乐学院“教演并举、德艺兼优”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也是对“舞台、讲台、写字台”三台并进的治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展示,体现了高校学院回馈社会的情怀。期待明年再相聚!


(供稿:音乐学院   摄影:音乐学院、宣传部)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行政楼801室
邮编:200234 电话:64322620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