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寒假对师大学子而言短暂却充实,千余名学子在假期积极投身“汇青春智慧•做改革先锋”为主题的2014年上海师范大学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的理念。今年寒假,我校学子共开设爱心学校、爱心课堂近60所,开展各类场馆公益服务近30项,经校内外专家评审会,74个项目从493个调研项目申报中脱颖而出获得校级立项,其中20个与校内职能部处合作开展的委托课题成为今年的特设项目
扬改革红旗,宣时代脉搏,爱心课堂引领志愿风尚
正值爱心学校开办20周年之际,针对寒假周期短的特点,以“改革旗帜高飘扬,爱心课堂暖人心”为主题,爱心学校新模式——爱心课堂正式推出。“爱心课堂”通过主题宣讲、专题课程、公益服务等形式,把生态保护红线、改进竞争环境、促进绿色发展等最新热点带到居住地,让百姓真正了解改革内容、体会改革实质,积极响应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号召。今年寒假,共开展爱心学校、爱心课堂60所,各学院采取团队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自身和市民共同增长改革知识、关注改革实质。
教育学院的青浦佳禾爱心课堂,为当地学生带来精彩的冬令营体验,音乐学院的建国西路阳光之家爱心学校为残障人士开设专题课程、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石河子市天富巨城爱心课堂在祖国的新疆传授知识和爱……
汇学子才智,做改革先锋,课题调研助力校园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学校中心工作的紧密度,上学期末,校机关党委与校团委联手,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关注调研身边事,构建美好师大园”为主题开展20个校内各职能部处委托调研。调研活动由校内各职能部处委托课题,由学生根据不同专业、兴趣特长自主申报。在专业教师与职能部门的共同指导下,来自不同学院的118名研究生、本科生承接了不同的课题,并在专业教师与职能部门的共同指导下开展实践调研与理论研究,更好地解决学校工作中的难题并提供对策和建议。课题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机制、工作作风、工作效能、管理方法、服务需求、突出问题等。
法政学院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组织部及人事处的委托课题《高校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现状调研》、《“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师绩效评估》将专业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负责起宣传部《上海师范大学教职工理论学习有效性调研》、《上海师范大学师生思想动态滚动调研课题》,从更高的思想起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个职能部门委托课题将在今年4月正式结题,同时形成调研报告集为师大校园建设献计献策。
外国语学院《社会类外语考试低龄化现象分析》课题组将调研对象拓展到了英语外教、谢晋影视艺术学院《谢晋精神对当代从艺者和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课题组利用专业特长进行了视频采访、数理学院《2013 你被“霾”了吗》课题组对热门话题雾霾的危害与防治进行了研究、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对《90 后大学生择业就业价值观及引导》进行探讨,为大批即将进行择业就业的90后提供了参考、体育学院《上海市民运动会对于市民文化影响的调查分析》根据专业特色就市民运动会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此外,学生还积极聚焦热点社会问题并紧贴自身专业展开专题调研。200名学子组成54个调研项目团队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调研活动,项目涉及:雾霾的生态反思、90后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创造发明等,进一步为社会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品传统民俗,倡绿色春节,“我的年味”微博微信展现时代特色
寒假期间,“团在上师大”微博、微信联合《新民晚报》、团市委、复旦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晒一晒我的年味”系列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除夕夜,大学生网友们纷纷晒起了自家的年夜饭。来自上海许多学生晒起了原汁原味的本帮特色的年夜饭:“咪”道要好!“马”相要赞!还要“讨口彩”!“教乖”“花头精”。爆鱼、四喜烤麸、油爆虾……而来自沈阳的研究生叶洪力则晒起了自家的东北味年夜饭,还讲述了北方的过年习俗:“除夕夜穿红袜子交好运,赶晦气;北方喜好面食,除了饺子,豆沙包、花卷、糖三角,过年一样不能少。”天南地北的大学生们在微博上晒着自家的年夜饭,更传递着春节的喜悦。
马年新春,燃放烟花爆竹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许多大学生也在网上呼吁,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过一个文明的纯洁。上海师大生命与环境学院的大三学生姜修成寒假期间与同学们在松江开办松江方松街道爱心学校,其中有一门课程就是春节民俗。“团聚,才是春节的主旨,而不是放一些烟花爆竹。我们也在课堂上倡议,减少烟花爆竹的燃放,共同维护我们的环境健康。”
展志愿热情,暖春运长路,公益服务传承志愿文化
2014年寒假,我校共开展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类志愿服务及地铁、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志愿服务近30项,近千名师大学子投身公益服务。一批批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加强了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技能、社会阅历,也培养了他们奉献爱心、投身公益的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人文与传播学院孙中山纪念馆、美术学院徐汇艺术馆、对外汉语学院土山湾博物馆等场馆类志愿服务为游客进行讲解和指引。“春运潮”的到来使得上海各大交通枢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而我校来自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学院的志愿者们分布在上海火车站、地铁世纪大道站、虹口足球场站等几大交通枢纽处,成为了站台里的百事通。商学院的“春运暖人心”上海南站春运志愿者服务从寒假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年夜,志愿者热忱、敬业的服务成为了春运回家路上一条亮丽而温暖的风景线。志愿者们虽然每人每天平均回答100个左右的问题,其中30%的问题是相同的,但是志愿者们仍然耐心解答、微笑服务。志愿者们纷纷表示,看到疲惫地急着回家的人们,能帮上他们一点小忙,由衷感到欣慰。同时,志愿者们也深深感受到,自己所分担的仅仅只是地铁站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在这个岗位上,他们这个团队日复一日,不畏辛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服务四海旅客,用最贴心的服务解决旅客们的困难,为他们铺平回家的道路。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更突出“公益性、实效性、创新性”,积极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寒假也成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路径。
(供稿、摄影:校团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