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日期: 2018-04-28  作者:    浏览次数: 462   返回

为了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立德树人,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我校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4月26日上午召开“2018年上海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高端学术研讨会”。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教授以及本市上海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的中小学校长1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我校哲法学院王正平教授主持。

会上,王正平主任介绍了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从2016年起,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积极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组织上海教育伦理和师德研究的一流专家深入师德建设第一线,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地与本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通力合作,创建“上海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基地建设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国内教育伦理和师德建设研究专家为基地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创新思路和决策咨询;帮助基地总结自己的师德建设实践经验,发现和培养本单位的“最美教师”“师德标兵”和“师德示范集体”;协助基地有计划地开设理论联系实际的高质量、高水平师德系列讲座,努力提高教师师德主体积极性与良好的师德舆论氛围;携手基地共同研究、探索和制定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制度、师德评价体系与方法;组织利用上海相关报纸、期刊和新媒体大力宣传、推广基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过去两年已在本市四所中小学创建了基地。

本次会议上,有三所学校的校长分别介绍了创建师德基地以来的工作进展。上海市罗阳中学校长王立英介绍了学校以“明礼、修身”为校训,引导教师首先要“为人”,老师要强化规则意识,只有自己懂得成为怎样的人,才能引导学生做好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示范者;其次,教师需要“为学”,不仅要努力学习和提高本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最好的师德是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强化课堂教学研究,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最后,教师要学会“为师”,走进学生的心灵,读懂孩子,关爱孩子。该校学生大部分来自普通职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子弟较多。由于生源的特殊性,使教师难以真正辨清学生的家庭情况,因此,要求教师要走进学生家庭,多跟家长沟通,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特殊群体的教育存在更大的挑战,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以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人生轨道,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教师任务任重道远。

上宝中学是上海著名民办学校,校长张爱春介绍了学校在创建基地以来抓师德建设的进展。上宝中学师德建设的计划与思路,是将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与促进学校德育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师德建设践行于实践上,落实学校的师德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价值理念,宣传优秀师德风气,惩罚不良师德行为,丰富教师文化生活。学校抓师德建设具体倡导互爱互敬的人际关系;互帮互助的协作风格;同舟共享的奉献精神;严格谨慎的工作作风的文化价值理念。而且学校坚持贯彻“上宝中学教职工模范榜样规则”,保持党支部先进性,约束教师队伍,教师榜样价值凸显,效果显著。学校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班主任工作室,培养智慧班主任,对学生好风气、好学风的形成具有指导作用。学校开展以学科育人的竞赛,如论文、知识竞赛的方式推进教师德育工作。建立教师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及时关心、疏通压力大的教师群体的心里障碍。而且,对教师德育工作严格要求的同时,也对教师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保证教师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与荣誉成就感。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中学校长肖铭在发言中,介绍了学校将师德学校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坚守底线、价值引领、文化滋养的师德基地建设特色。坚守底线是坚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教师道德提出的根本要求,把有关师德规范作为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价值引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全校的师德建设,对本校教师队伍中良好的师德师风积极鼓励,及时发扬,对出现和存在的不良思想道德和价值理念,给予批评教育和引导。文化滋养是把良好的师德教育和学生的德育融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以高尚的思想文化净化校园心灵环境。学校师德建设的一个特色,是为即将退休的教师举办仪式,发放纪念品,校长对其职业生涯表现总结,学生赠送感言。这能有效的促进广大在职教师反思自己职业生涯的经历,引导教师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提升自己的师德境界,实现学校高雅,教师儒雅,学生文雅的目标,达到精诚所至的校训。

根据三位校长所反映的各自学校特色的师德建设情况,与会专家给出了相应的评价与建议。华东师范大学余玉花教授认为,各学校在教育立德树人的大目标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也都很有特色。但她同时提出师德建设的效果不能只体现于学校范围内,教师不能做“两面人”。在对教师师德的培育中,对教师真正树立德性,不仅要与教育活动相关,还应在不同时空、场合中都要学会做人。教师德性不应该是分裂的,应该在所有场合都做好人,好公民,好家长。上海师范大学刘次林教授认为,三所基地学校是以智慧型的教育进行师德建设。首先,以教学来展示师德,教学是最核心的师德。教学做不好就是职业做不好,对学生的好就是教得好。其次,师德建设要通过制度来引导,制度建设就是间接让老师管好自己。最后,师德建设通过文化,文化育人。而且,要让老师有高尚的师德,首先要老师活的好,活的有归属感、有尊严、有舞台,有成就感,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职业道德自然而然就能呈现。他同时提出基地应该如何继续开展师德建设的建议,第一,师德基地之间要有有互访,相互交流。第二,采取师德工作坊机制,这一机制应是可表述、可观察、可操作。在学校间相互交流、展示、讨论,并具体落实。第三,根据这些特色形成师德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对高尚师德老师进行制定,师德研究中心参与互访,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刘竑波副教授认为,三位校长的发言都深入实际,毫无浮夸之言。底线、高标兼备,做人、为学、规范、引领皆有,对学校有制度构建、框架性的事情,并且基地都有良好的愿景。三所学校实现德育途径都很丰富,有理有情,理性文化认知与构建,都很到位。她也建议,重温教育学与心理学肯定不是泛泛而谈,应是正面管教;教学培训价值不够突出,教师要有情绪管理课程,应以关系伦理与过程伦理为指引;以文化滋养、价值引领,引进伦理学概念,做好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解决师德难题。教师、学生的涵养应从小做起,而且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上海理工大学张文忠教授认为,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提高师德水平需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创设社会环境,提高教师收入水平,保障教师基本生活,因为有高要求,就要有高保障;制度建设,教师要有底线意识,并且激发教师职业自豪感;师德建设应从各个学校的特点出发,以学校特色为抓手,在工作中,教书育人中体现师德水平。有扎实的学识,仁爱之心,都是教师的职业要求。

王正平教授在最后总结时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上海师德实践与创新基地工作推进2年来,四所基地学校的校长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职业敏锐性,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扎扎实实推进师德建设,正在根据自己本校特点进行师德建设创新,为全市乃至全国创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现在正任重道远。要求各基地学校在今年工作中做好“三个一”,即推进一项本校的师德建设特色活动;组织一次与学校师德存在问题相关联的师德讲座;创建一项结合本校师德特点的创建机制的举措。上海师德中心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本市教育伦理和师德研究专家、教授与中小学校长的理论联系,深入师德建设第一线,积极创造上海师德建设的特色经验,推进上海师德师风建设,为全国提供上海师德建设的创新经验。


(供稿: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   摄影:江闻颖、吴知桦   作者:林雅静)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行政楼801室
邮编:200234 电话:64322620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