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联合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共同推出“守护童心,一起向未来”未成年人心理疏导系列推文

发布日期: 2022-06-27  作者:    浏览次数: 245   返回

进入6月,上海开始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高三、高二、初三学生返校开启线下学习,其他年级学生也陆续展开期末复习,为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社会面心理疏导,引导未成年人、家长、教师持续关注心理健康,调整情绪状态,积极创造生活。我校教育学院联合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上海市公益广告协调中心),共同推出“守护童心,一起向未来”未成年人心理疏导专题视频和图文指引。本次活动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夏惠贤教授、市精神文明办副主任冯芳共同策划,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徐雄伟教授、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蔡丹教授、上海市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处处长王薇等组织了我校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专业多位教师撰写推文、录制视频,围绕回归线下学习生活、邻里关系、志愿行为、逆境成长等7个主题赋能未成年人及其家庭,促进未成年学习生活适应,帮助他们建立乐观向上心态。

经上海市精神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处审定发布内容,在其公众号“文明上海”上发布,并协调16个区精神文明办联动转发相关推送,引导广大师生和家长阅读观看。系列推文一经推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专题被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转发。

 

平凡中的不平凡,我身边的志愿者

该推文通过图文形式描述志愿者们的挺身而出和辛勤付出,从青少年的视角介绍孩子眼中的志愿者故事。专家结合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进行暖心科普,促进未成年树立助人、奉献的价值观。   

给初高三同学的微信问候

该推文通过学长学姐现身讲述疫情期间逆境成长的真实故事,给现在正在经历“逆境”的学生支招,给予勉励,共同成长。专家就逆境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并提出建议,帮助“逆境”中的学生积极行动、重塑信心。    

回望疫情邻里互助,重塑生活中你我他

该推文通过结合疫情期间新闻媒体报道的“沪上男孩独居,邻居爱心投喂”、“儿童在父母影响下主动帮助独居老人”等邻里互助故事,讲解疫情下新型邻里关系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增近邻里关系的建议,促进未成年人人际能力发展、帮助未成年发展建立积极友善的人际关系。   

面对恢复常态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该推文围绕少年儿童在解封后可能出现的适应性问题,从发展心理学等专业理论出发,分析孩子可能出现的情绪困扰及原因,给出合理建议,帮助未成年人放缓心情,积极应对。   

回归和适应线下学习生活(中学生篇)

该推文主要针对中学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情绪行为问题多发的阶段特点,分析中学生复学返校可能面临的回归和生活适应问题及其原因,给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操性的有效建议。   

回归和适应线下学习生活(家长篇)

该推文主要聚焦小学生重新开始线下学习后可能出现的“分离焦虑”、“厌学焦虑”等问题,专家从线下场所、学业、关系、生活节奏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节奏演练,全家收心;线上分享,同伴交心;暖心支持,助其安心;情绪接纳,积极舒心”好建议。    

从我到我们:疫情下幸福感的来源

在新冠疫情反复,带来压力和焦虑的同时,也让人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真正幸福的生活。文章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分析幸福感来源,提出幸福小建议,帮助未成年人找到幸福路径。   

系列推送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中“平凡中的不平凡,我身边的志愿者”“给初高三同学的微信问候”“面对恢复常态生活,你准备好了吗?”等也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此次系列推送是我校教育学、心理学积极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中小学,为未成年人心理发展提供了切实支持。


(供稿、图片:教育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行政楼801室
邮编:200234 电话:64322620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