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一礼一课堂 人文学子携汉服文化走进中学校园

发布日期: 2019-06-24  作者:    浏览次数: 238   返回

广袖飘飘,衣裙渺渺,一袭长袍,两袖生香。在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的课堂里,我们可以看到几位身着汉服的“老师”带领初中生们一起讲习礼仪、学习汉舞,成为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深远意义,他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人文学院自觉地担当起弘扬、传播中华美德和中华文化的使命和责任,今年5月起,由学院课程思政研发办公室和校猗兰汉服社共同精心打造的《汉服与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开讲,这是学院探索课程思政溢出效应,向实践基地等输出课程思政理念,提供优质课程与资源的新方向。该课程由学院院长、古典文献专业教授查清华指导编制,涵盖了汉服基本形制演变与发展、“礼仪之邦”传统礼仪讲解、“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古代女子及笄礼体验、汉舞教学等多项内容。


一堂生动的课:传播汉服历史,弘扬传统礼仪

“哇,小姐姐太好看了”,“这是剧组进我们校园了吗?”身着柔和典雅汉服的汉服社社员们刚刚进入到教室,就引发了阵阵惊叹。我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了悠久炫目的历史,精美的汉服,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汉书》中曾记载:“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汉服社的社员们通过对身着的汉服进行实例讲授,结合提问和互动等形式,让世外中学的学生们更深切且直接地了解到汉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对于不同时期的服饰特点也有进一步的体会,丰富了历史知识。

当然,这门课程不仅是简单的历史学习,更融合了一衣一裳的汉服设计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课程以礼仪教育之线穿起汉服演变历史之珠,从古代文化精髓“忠、孝、诚、信、礼、义、廉、耻”讲授汉服中的礼仪道德要求,上衣下裳效法天地与阴阳,圆袖交领寓意天圆地方,中缝垂带蕴含着人道正直的品德追求。汉服社的社员通过讲解汉服历史与类型进一步向世外中学的学生们传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在授课中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学生们对文化的认同感。


一堂别样的课:体验及笄之礼,培养责任意识

随着汉服展示、传统礼仪等一系列内容的开展,课程的仪式感也越来越强烈。世外中学的学生们也穿上了汉服,体验了一次完整庄重的及笄之礼,让学生们十五岁来临之际了解到古代同龄女子的成年礼仪习俗。在开场前,汉服社的社员们为中学生们悉心准备了及笄礼所需的三套汉服,挽起了成人礼发髻,汉服社社员、人文学院2018级中文专业学生裴怡冉希望通过这种仪式感让中学生们对汉服的喜爱不仅仅停留在对好看衣服的认知上,而是深入到对汉服背后传统文化的认可。

随着悠扬的音乐响起,世外中学学生作为笄者缓步走出,向观礼宾客行礼,然后坐在席上由侍女梳头。正宾盥手为笄者加笄、念祝词,最后,正宾赐字,训辞,及笄者行礼,成人礼正式完成。“穿上这身衣服就感觉到了恭敬,及笄礼的体验让我对汉服的文化更是折服。”世外中学的学生在体验完后发出这样的感慨。该场表演完全按照《朱子家礼》设计,从迎宾、升礼、置醴到笄者揖谢,仪式共十二个步骤,通过及笄礼的体验一方面增加对传统习俗礼仪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学生进行成人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堂丰富的课:学习汉舞知识,领悟文化魅力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的音乐响起,汉服社的社员们翩翩起舞,“回归汉唐,壮美汉舞”的课程正式开讲了。一舞曲毕,中学生们围了上来,叽叽喳喳问起了汉服社社员如何能得到系统的汉舞学习。这是此次课程独具匠心设置的一课,普及了汉舞的基本知识,就基本舞步、简单动作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们认识汉舞、学习汉舞、感受汉舞。汉舞直抒心志,汉舞所蕴含的大度、包容的艺术态度以及豪放、壮美的艺术气质,传递出古时以舞传情以及借舞达意的深意,增加了学生们对于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了解,进而感受到中华文化悠久源长、寓意丰富的独特魅力。


“课为引,礼为例,舞为美”,学院的课程以汉服和传统礼仪为表,以中华文化为里,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经典仪式不断挖掘,贴合中学生的兴趣点与关注点,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使他们在参与体验中蕴底气、铸正气,使中学生把心灵之根深深扎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

人文与传播学院在“三圈三全十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推陈出新、创新载体,努力扩大高校课程育人的辐射效应和溢出效应,在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360度育人体系中助推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行政楼801室
邮编:200234 电话:64322620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