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的评选落下帷幕,我校“智慧老人公益服务工作室”成功入选,并成为十个入选项目中唯一一个来自上海教育系统的项目。 上海师范大学智慧老人公益服务工作室(简称“智慧老人”项目)成立于2014年12月,在上海师范大学党委领导下,校团委、人文学院指导下,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尊老、敬老、爱老、助老”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发挥了青年志愿者在为老服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聚焦民生热点,服务创设为老课程 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无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生活方式,逐渐与家庭成员和社会脱节,成为新时代下的“零余者”。面对这一问题,上海师范大学智慧老人公益服务工作室孕育而生,依托师范大学学生专业优势,逐步形成“自编教材、自设课程、自聘师资”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模式,在多家社区开设小班化手机课堂。项目在沪现有志愿者服务点33个,涉及徐汇、静安、松江等9个区,涵盖街道居委、敬老院、老干部大学、社区文化中心等。 “智慧老人”课程密切结合老年人需求,设计了入门、沟通、生活、阅读、休闲、防骗、手机摄影与照片处理、支付宝八门课程,实现了衣食住行信息安全等多重内容供给与全覆盖。根据老年人特点,课件采用“大文字+大图片”形式,辅以文字讲义,并且在公众号上推出干货小视频,又利用学员微信群布置“回家作业”、在线讨论等,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教学的良好模式。 竭诚爱老尽孝,志愿弘扬社会风尚 “在家我女儿教我一次忘一次,总是嫌我笨没耐心,通过‘智慧老人’课程,我真正学会了如何使用智能手机!”60多岁的王家奶奶在课上学会了微信视频通话,并当场接通了闺蜜的视频,老人不禁流下了泪水。 越来越多像王奶奶这样的老人在“智慧老人”的课堂上收获知识、收获喜悦。而“智慧老人”的志愿者们也始终以最饱满的热情活跃在课堂中,风雨无阻。他们的优质服务换来的是老人们的笑容。 助力宅享智能,青年彰显战“疫”担当 疫情期间,原定的线下课程延期,但是“智慧老人”的脚步没有停歇,聚焦老人买药难、买菜难等难题,项目联合人文学院奉贤2017、2018、2019党支部共同研发“居家战疫”系列微课。内容包括线上买菜、就医买药、新闻速递、网络阅读、戏曲欣赏、历史科普。微课采用录屏式教学,操作过程一目了然;又可随时复习,不再担心遗忘,为老人们的居家抗疫生活带去便捷。 疫情期间讲师们在录制微课 公众号内微课上线 从前期设计、课程录制、课程审核到后期制作,环环相扣,这不仅体现了师范院校的专业特长,也是同学们宝贵的教育实践经历;而在夯实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也凸显出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课程一经发布,获得了各合作单位的一致好评,并受邀与街道养老机构对接,在微信群里为老年学员送上线上手机小课堂。隔离疫情不隔离爱,网上课程为老年朋友们带去了实惠与温暖。 截至2020年5月,项目开展的线上线下志愿服务共计18,707小时,志愿者达11,496人次,受益人次超过8万余人。 学员反馈 微信群里的手机课堂
青年报报道
踏实逐梦前行,收获撑起成长之帆 “智慧老人”项目在公益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获得多项国家级、市级荣誉,收获了成长与梦想,如:2016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金奖、201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示范项目、上海青年为老志愿服务“金晖行动”十佳团队、2019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等。
2019年,“智慧老人”受邀参加上海市第一届“校园公益展”、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上海青年为老志愿服务“金晖行动”骨干培训班等并作分享。项目志愿服务事迹后被编入《上海青年为老志愿服务风采录》《上海青年为老志愿服务优秀服务团队案例集》,也选入团中央志愿服务精选案例。 “金晖行动”骨干培训班上项目指导老师张玲作经验分享 “智慧老人”项目负责人祁丹慧同学参加第五届志交会 在2016年第三届志交会现场,主持人白岩松这样评价“智慧老人”:“你给我人生智慧,我还你智慧人生。”这场代际服务的过程是一场生命的对话,白岩松老师的话为其做了最好的诠释。 这群有梦有爱的青年人会继续踏实向前、不断成长。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工作始终关注社会焦点、痛点和热点,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引领青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注重知行合一。上海师范大学智慧老人公益服务工作室将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内容,凸显服务特色,积极带领更多师大师生志愿者投身老年群体的帮扶,让师生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校团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