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学校学生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引领发展的工作理念,着力加强学生思想引领,着力服务学生发展,着力落实机制保障,不断创新和推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4-15-45
为关注学生的专业成长,学校在已有专业负责人、辅导员的基础上,还为每一个行政班配备了班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与全面的指导与帮助。通过班导师制度、教师答疑和自习辅导等工作,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风的建设和专业学习的指导,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学校自2011年起落实任课教师答疑制度,要求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和答疑活动,各学院每学期都在网上公布教师为学生答疑的具体时间、地点和答疑方式等。
学校狠抓基础规范,大力推进学风建设。继续做好课堂规范、自修、考风考纪、学业预警等基础工作,积极与学院辅导员形成联动,加强学风巡视力度,优化学风巡查方案,力求规范化和常态化;根据教育部修订通过的新版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41号令),学工部联合教务处、法务办等部门,坚持职责明确、梳理认真、操作规范的要求,对学校原有相关学生管理规定进行了修改和修订。重点修订了《上海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违纪处分办法》、《上海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申诉处理办法》等文件,对违纪的类型、处分的权限、处分程序、申诉流程等进行规范化修订;优化“优良学风班级”评比方案,共有58个班级获“优良学风班”荣誉称号,通过展示答辩,10个班级获“优良学风示范班级”荣誉称号。
为了杜绝考试作弊,在全校营造诚信迎考的良好氛围,通过抓考风促进学风建设,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前,学校都会进行考风考纪的主题教育。各学院通过年级大会、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强调诚信应考的重要性。通过教育活动,“诚实做人,诚信应考”已经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思政的中心环节,以实践体现思政工作成效,教务处和教育学院2016学年起率先在世承班中进行宣传和选拔,试点“无人监考”制度,并于2017学年期末考试时扩展到了教育学院的所有班级。无人监考制度贯彻了学校“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营造诚信的校园氛围。学校将在以后的考试中将继续开展“无人监考,诚信考试”活动,并进一步研究论证无人监考制度,充分发挥无人监考优秀班集体的模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学生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力争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考试氛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发挥优秀学子和模范班级的榜样示范和典型引领作用,营造严谨浓郁的学习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班级风气,校院两级联动,学校层面选拔21名优秀学生成立校级宣讲团,学院层面组成院级优秀学子宣讲团,共开展近百场“榜样的力量”巡讲活动,以朋辈力量激励学生进步;加强学生竞赛类项目的管理,开展师范生技能大赛等学习竞赛活动,吸引1500人次学生参加。
学校始终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抓手之一,积极搭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平台,创新教育载体,丰富学习内容,注重学习实效,形成了新生教育集中学、学术活动重点学、新媒体在线随时学、研本互动自主学等特点,有力推动学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以宣讲教育培养人才,以学习凝聚人心,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帮助研究生诚信为人,诚信为学。学校连续七年举行千名研究生新生集体诚信宣誓大型仪式,加强研究生同学的学术诚信意识;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优势,丰富学习内容,加强学习效果。
学校试点无人监考
学校开展近百场“榜样的力量”宣讲活动
“榜样的力量”优秀学子宣讲活动
研究生参加市级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
研究生集体诚信宣誓
4-15-46
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挂靠学工部)于1988年5月成立, 2005年1月,校党委决定整合资源,合并重组新的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副处级单位),挂靠学工部,相对独立,全面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服务工作。2012年通过上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标评估。同年4月,中心被上海市教委命名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2015年被列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培育单位”。中心在徐汇、奉贤校区分别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场所。依托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培育单位平台,对照全国示范中心达标要求,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学工部、资产处、设计方等多方协同,咨询中心徐汇校区新址改扩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第1期设备招投标完毕,场地施工完毕,设备家具12月中旬交付使用。拟于2018年1月整体搬迁。作为上海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精心优质完成上海市教委委托的系列项目:主题为“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创造性发展”和“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示范中心专题培训,2017年共40位来自上海各高校的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参加培训;咨询中心连续三年、每月一次的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李正云名师工作室高级研修,带教12位上海中青年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全年分三阶段完成面向38位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高端培训;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搭建海湾地区专业交流和学习平台,每月开展海湾高校个案督导,共8场,约10所奉贤高校的400多人参加;举办海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论坛,聚焦精神卫生法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发挥示范中心示范、服务、辐射功能。
工作网络清晰明确。校心理咨询中心秉承“面向全体学生、全体辅导员参与、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的“三全”工作理念,确立建设校三级(学校、学院、学生)心理保健网络的工作重点。作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引领示范同行,服务辐射社会,在全面服务学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成才的同时,扩大了学校影响。2012年3月,校党委讨论通过并印发《上海师范大学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2012]9号文件),从整体上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工作内容以及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
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及时到位。校危机干预工作小组由学校中层领导担任危机干预工作小组组长,心理咨询中心全体成员组成危机干预小组专业队伍,并接受定期培训。在危机发生时,即由小组组长统一安排部署,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咨询中心根据《上海师范大心理危机干预操作条例》和《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图》,启动危机干预,快速响应,及时上报,并联合学院及其他部门力量,以专业经验直面压力,化危机为转机。在危机发生之后,采取有序的联合家庭、学院、医疗机构等资源的康复方案,协助学生及其家庭重燃希望之光,也确保校园平安稳定。学院设班级心理委员每月汇报班级学生心理危机情况,加强危机预警与干预。截至2017年11月底,接待个别咨询合计约1118人次,同比2016年(744人次)同期参与学生增长52.1%,体现了学生对自身心理问题的开放度以及对心理咨询服务的接受度,全年预计咨询量超过1200人次,其中心理危机干预67人次。
新生心理健康普查覆盖全体。新生心理健康普测工作始于2005年,采用专业心理测评公司提供的“心理测评系统”,由心理测评公司提供网络平台和技术支持。整个普测工作由中心统一计划、组织、学院协助,学生集中在指定时间和机房上网操作完成。咨询中心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测评档案,且对学生评估数据及测评档案严格保密,非本机构人员不得接触。参加普测的学生可根据学号及测试当天拿到的识别码自行上网查询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结果。组织新生心理健康普测5066人,施测率99.6%,同比2016年增长0.3%,对筛选出来的198名学生进行追踪反馈和持续关注。同时,面向16个学院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危机摸排共3期,并就危机学生特邀精卫专家、学院、咨询中心全年开展三次研判研讨;开展“春暖校园友善传”五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16个学院近万名学生参与;每月定期推出有质量、有影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月讲,共10场,2076名学生受益,同比2016年参与学生增长66%;面向全校心理委员开设岗前及继续教育培训共12场,累积培训心理委员约2500余人次;组织寝室长专题培训22场,惠及学生2007余人,平均寝室覆盖率97%,普及心理危机的初步识别与同伴协助要点。每月一次的心理辅导员工作例会共8场,内容聚焦当月工作重心及专业助人技能提升;咨询中心专职人员各尽所长,应沪上校内外同行邀请,通过心理讲座、个案督导、专题研讨等形式输送智力支持。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创新,打造学校精品和特色项目。加强课程建设,积极响应《2017年度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八届移动微课程大赛》要求,组织集体备课,研发课程,强化培训,培植精品,选送辅导员参加决赛;定期危机摸排,医、校、院三方协同应对学生心理危机,确保学生安全;引入精卫医疗系统专家为疑难杂症会诊,实施医教结合;签约奉贤致远高级中学,联结徐汇区检察院,提供专业支持,服务辐射社会;作为全市唯一的高校示范点,联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完成市卫计委的重点市级项目《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性工程—危机干预子项目》、《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性工程—专业能力建设服务子项目》,致力于加强上海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2017年,心理咨询中心创优争先,相继荣获:“2017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组织奖”“2017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微视频奖” “2017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奖”,被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授予“2017年度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丁秋露获大赛“二等奖”、“最佳人气奖”;吴燕霞获“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0年贡献奖”“2017年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第25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心理辅导员乐嘉立获“2016年度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
解放日报:上海师大教师吴玮走过曲折心路,用科学的心理辅导化解校园心理危机?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
学生心理危机分析研判研讨会顺利举行
学生心理危机分析研判研讨会(第三期)
新生心理普测
心理委员团队建设
中小学心理骨干教师高研班开班
2017年度上海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7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组织奖
第八届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移动微课程”大赛优秀组织奖
2017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微视频奖
乐嘉立获2017年度上海市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先进个人
吴燕霞获“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0年贡献奖”
吴燕霞获“2017年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第25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丁秋露获2017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移动微课程”教学比赛二等奖
4-15-47
学校完善立体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浸润成长理念。根据本研学生不同需求,构建以职业规划课程为基础、团体辅导和个案咨询为补充、校园品牌活动为特色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各类课程、培训、校园活动覆盖面超过12000人次。编写校本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通过集体备课打造师资交流平台;打造“职得”故事汇,渲染榜样引领示范,充实教学案例素材;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类讲座累计60场;举办职业生涯规划、模拟求职、行业分析等校级赛事,选拔优秀本研学生参加市赛,在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 “乐业上海 职领未来”大学生职业精英挑战赛中斩获优秀组织奖和团体亚军。通过校企共建,打造迪士尼、花旗银行、京东、昂立教育、KAB等五大职业发展俱乐部,组织学生开展走近行业、体验职业等活动32场。KAB荣获2017年全国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百佳。在本研一体化工作推进中,通过以本科生为主体的职业发展联合会和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就业协会两大学生组织,实现职业生涯朋辈教育覆盖本研学生、贯穿学生规划求职全过程。
学校深耕市场,搭建学校特色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的市场平台。2017年,共组织6场师资招聘会,7场企事业单位招聘会,全年共计有超过1700家单位提供近5万的岗位。师资政策宣讲会10场,企业类宣讲会47场。立足上海,主动对接苏州市、常州市、宁波市、无锡市等周边省市,安排当地企事业或教育单位赴我校招聘或安排我校学生组团参加当地人才洽谈会5次。对接本市自贸区、德企中心和漕河泾开发区等,安排学生组团参与校外招聘会6次。2017年,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为85.16%,就业率为98.38%。从不同学历层次看:本科生签约率为83.67%,就业率为98.57%;硕士生签约率为88.45%,就业率为97.84%;博士生签约率为95.92%,就业率为98.98%。从不同就业去向看:合同就业为15.72%,升学率为13.49%。教育单位就业为35.45%。首次选送8名毕业生赴西藏基层担任公务员。
2017年,学校致力于传播创业文化、支持创业实践,旨在探索一条以公益为基础、市场为支撑的双轮驱动的体制机制创新之路。聚焦创新教育和文化创意两大特色,面向校内外通过“项目+团队”进入的方式参与孵化,以“创新人才培养和创享文化塑造”为切入点,将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孵化有机整合,同时辅以师资培训、国内外交流与创业文化传播等“软环境”建设,进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和优化,支持和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孵化和资助大学生创业团队项目,积极打造“互动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开放型的创业种子培育平台”、“陪伴式的创业导师辅导平台”、“国际化的创业交流平台”,实现创业教育、竞赛、实践、孵化、服务全链条创新创业体系。
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创业知识的培养和认知,重在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通识性培养,通过在本科学习阶段注重打好基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着力打造师大特色创业品牌。以创业通识培训基础,通过课程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通过《带您进入创业快车道》、《完美说服-创业项目路演》、《创业者如何融资,创业的风险及危机处理》等课程带领同学们了解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最终实现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创业素质教育、创业实战教育的“四创教育”。开展“创客极限挑战赛”,24小时内进行头脑风暴,完成创业路演,让同学们在比赛中感受创客精神,体验创业艰辛,新颖的比赛形式吸引了全校400余名学生报名,其中不仅有来自全校12个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有来自塞内加尔、韩国、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的留学生。比赛还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全方位对外开放,针对参赛主题,完成包括项目介绍、可行性分析、商业痛点、SWOT分析、财务预算等内容在内的设计,并比赛现场进行项目路演。研工部以《研究生创新创业雏鹰培育计划》为指导,组织有创新创业意愿的研究生参观漕河泾开发区、光明乳业等新型尖端企业;请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来校为研究生做项目申报指导,做好研究生创新创业宣讲培育及服务工作。
学校不断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基本帮困渠道、以“勤工助学”为主要帮困方式、以各类“奖学金”为激励手段、以“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形式为辅助措施的帮困助学资助育人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资助工作相结合。
学校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资助工作一站式管理服务初具规模。编写修订《2017级新生资助指南》等文件材料,深入宣传我校困难认定及资助的相关政策;编撰完成《上海师范大学学生资助十年报告》;通过网络宣传、班会宣讲等多种形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防范“校园贷”的安全教育;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工作流程,同时做到困难学生信息动态管理,实时维护,做好基础工作,各类资助工作基本实现一站式管理和服务;严格执行学校奖助学金的各项评审规定,保证各类奖助学金的合理发放;顺利通过2015-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中央专款(国家助学贷款奖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核查。截至2017年12月底,学校共发放助学贷款1187人,贷款金额772.97万元;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8700余人次,发放总额1600余万元, 其中国家奖学金28万元,上海市奖学金40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345万元,国家助学金618.4万元;发放各类冬季送温暖物资近2000份,价值近50万元;对于平均每日伙食消费低于20元的困难生发放伙食补贴,全年2次共发放469人次,合计28.3万元。以上共计发放12300余人次,发放2450余万元。
学校自2013年开始启动“五个一”就业援助计划,开展女大学生求职辅导,举办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座谈会,主动对接乌鲁木齐提供招聘信息和就业平台,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台账,开设双困生职业能力提升训练营,为2017届困难毕业生申请求职创业补贴13.4万元,人均1000元,发放求职交通补10.46万元,人均200元。同时,各学院在排摸分析双困毕业生情况的基础上开展个案咨询辅导,走访困难毕业生,出台专项援助措施,发挥党员、教师、校友资源等形式,全方位做好双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求职技巧、提升职业形象,使他们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实现充分就业。
国家地方项目包括“西部志愿者”、“到村任职”、“三支一扶”、“研究生支教团”、“西藏专招生”。2017届毕业生中,报名国家地方项目317人,预录取68人,实际签约61人,报名和录取人数均居全市各大高校前列。学校在此期间做了一系列的宣传动员工作:制作橱窗展板,展示基层就业学子风采;采编推送“职得”毕业生基层就业故事,渲染榜样引领示范;召开基层就业校友报告会,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举办面试和笔试辅导讲座,为报名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复习指导;召开基层就业毕业生代表座谈会暨出征仪式,勉励其扎根基层、脚踏实地。
学校发布2017年本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
校内招聘会现场
高原上海费奇创意服务有限公司创业项目《二分一减压背包带》获得 “汇创青春”第二届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类作品一等奖
NFTE创业教育培训开班
在创客极限挑战赛获得多个奖项
研究生创新创业专项申报培育讲座
校党委书记滕建勇在新解放论坛介绍我校资助工作经验
学校举办少数民族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营
学校开展就业援助满足学子成长需要
国家地方项目签约毕业生扎根基层
推进大学生村官支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