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挥文科见长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科研教学资源,向师生员工和社区居民开放各类文化、体育等设施,以爱心学校、学生志愿活动为载体,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区文明创建,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社区对文明单位社区责任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6-21-5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文化育人载体,学校整合校史馆、博物馆、生物标本馆和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等资源,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首推文化志愿者。2017年5月17日,上海师范大学文化志愿者暨奉贤区中小学生“大学文化体验”启动仪式在徐汇校区教师塑像草坪举行。奉贤区中小学生“大学文化体验”活动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服务基础教育的新模式。文化志愿者每月带领奉贤区中小学生开展不同主题的“大学文化体验”活动,将有效推进区校合作共建,发挥高校文化场馆和社团的资源优势和文化育人功能,在积极探索大中小德育协同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德育一体化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是高校文化育人的新实践。文化志愿者作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有益尝试,立足学校文化的传统积淀和独特品质,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结合“国际博物馆日”主题,通过展示学校四大场馆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保护、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学生志愿服务的新品牌。文化志愿者是我校实施校园文化品牌塑造计划、精心打造的志愿者服务品牌,该项目遵循大学生发展成长规律,服务学生需求,创新内容方式,丰富实践载体,为学生奉献社会搭建有效平台。2017年,奉贤区近30所中小学,共计120位学生代表,参加书法、篆刻、民族乐器等不同主题、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体验日活动。

  自2002年建馆伊始,博物馆即向广大师生和社会观众实行免费开放政策,至今已坚持近15年。2017年,博物馆正常免费开放220余天,累计开放超过1800小时,共接待校内师生、国内外嘉宾、中小学生及社区观众的团队和个人共计8800余人,其中君远新疆、西藏优秀少数民族高中生上海师范大学冬令营、上大附中、文来中学、西南模范中学、世界外国语小学、淮海中路小学、上师大一附小、奉贤中小学生大学文化体验团、奉贤育秀实验学校等大、中、小学参观观众达2000余人。校史馆共接待观众达5000余人次,涉及英国、法国、巴西、博兹瓦纳等多个国家,为宣传师大校史校情、提升师大文化内涵做出了一定贡献。

  为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努力创设中小学生社会活动实践基地,2017年,博物馆、校史馆配合宣传部策划组织以“大手牵小手、体验大学文化”为主题的奉贤中小学生大学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增加特制书签种类、不断完善传统文化课程和形式,增强互动体验活动的知识性、互动性和参与性,不断改进巧手画彩陶、传统篆刻体验等特色品牌教育活动的育人手段和方式;同时结合博物馆收藏特色,邀请陶艺专家共同策划制定传统陶艺拉坯体验活动方案,丰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内容;结合校史馆馆藏为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展示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师教育的发展变迁历程。此外,两馆针对观众的不同年龄层次,推出不同版本的解说与体验活动等等,所有这些努力都成为博物馆、校史馆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生动写照。

  生物标本馆位于徐汇校区第一教学楼,作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创新思路,优化举措,通过内容丰富的系列科普活动,向中小学生传递科学知识,数年如一日为上海市科普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展区内藏有国内外动物标本20多万件(号),分设昆虫展区、两栖动物展区、爬行动物展区、鸟类展区、哺乳动物展区等。2017年标本馆承接多个中小学校学生参观学习:如世外中学、上师大附小等;协助完成多个局委办科普服务工作:如徐汇区环保局环境日公益活动、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蝴蝶标本制作课程等。培养中小学生创新、进步和热情高涨的积极探索精神,生物标本馆致力于提升科普工作实效。

  学校与徐汇区长期开展各方面交流合作。2017年,学校全方位为徐汇区区域经济建设、教育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发挥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艺术教育的优势,在教师国际化培训、中学国学教育、骨干教师培养、优秀毕生招聘等方面努力为徐汇区服务好。

  2017年,学校与闵行区签订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在教师教育的多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双方的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品质教育内涵建设。

  2017年,徐汇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奉贤区面临全国文明城区复查工作。学校把精神文明创建和两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有效结合,坚持“强化服务,发挥优势,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发挥自身在人才、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与徐汇区康健街道、奉贤区海湾旅游区开展文明创建工作,促进高校资源优势与地区发展有效对接,着力构筑合作共赢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学校主动融入区域党建,成为康健街道“康乐工程”研究会的首批会员单位。学校除了加强党建工作联动外,还积极加强与两区的群众工作联做、公益事业联办、公共服务联手、文体活动联谊。学校音乐学院坚持20年的“双周音乐会”走进康健社区,定期将文艺作品带给社区居民,成为学院师生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成为大学生展示和提高技艺的重要平台,成为康健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品牌。全校党员携带《党员联系报到回执单》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鼓励党员结合自身优势、专业特长和实际条件,积极认领居住社区党组织发布的公益项目,切实参与“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志愿行动。社区居民长期提供“高雅艺术进校园”免费观演券,让社区居民就近欣赏昆剧、京剧、话剧等艺术演出,体验大学文化。此外,学校尽可能为老年大学提供教室、经费等资源并开设书法、国画、音乐鉴赏等课程,吸纳更多社区老年人入学,为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条件。

  

上师大一附小学生参观博物馆

 

 海湾小学学生参观校史馆

 

 奉贤小学生走进上师大博物馆

 

 上师大附小学生参观生物标本馆

  

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体验蝴蝶标本制作课程

  

上海师大名师先贤•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肖像印展


 

6-21-56

  学校落实献血任务,完成征兵计划,开展拥军优属、双结对、社会捐助等公益活动。

  学校红十字会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以救死扶伤和助人为乐为己任,积极倡导无偿献血,认真做好每年的献血工作。在各学院及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组织下,2017年共组织了10次无偿献血活动,有2957名师生捋袖献血,超额完成指标54人,获得上海市血液中心的好评。全校16个学院中,9个学院超额完成献血目标数,7个学院100%完成献血目标数。

  学校圆满完成2017年度上级部门下达的大学生征兵任务,2017年共计84名男兵,6名女兵奔赴军营。出兵人数比上年度同比增加50%。学校积极开展征兵宣传和服务,充分发挥退伍大学生的朋辈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学生参军报国的内在动力,营造爱国奉献、参军光荣的浓厚氛围。

  学校搭建平台,加强教育,增强退伍大学生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强化退伍大学生从单纯的学生个体转变为潜在征集对象的行为示范者和思想引导者。2017年度组织退伍兵参加各类活动和比赛,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国防演讲比赛一等奖,上海市大学生国旗依仗队比赛一等奖、队列考核二等奖,上海市大学生射击锦标赛男子个人冠军等荣誉。

  学校高度重视退伍大学生的教育、服务、管理工作,重点做好三个关注。一是关注退伍大学生教育的针对性,筑牢理想信念。每年组织退伍大学生开展“保持军人本色,争当青年表率”等主题活动、参观上海市国防教育基地、开展户外拓展训练,教育退伍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二是关注退伍大学生服务的实效性,提升服务内涵。为更好地促进退伍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学校邀请人力资源管理等专家为退伍大学生群体开展学业规划指导、职业发展教育与指导;聘请中智公司为退伍大学生群体开展职业生涯测评与咨询,进一步增强退伍大学生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关注退伍大学生的群体示范性,加强朋辈引领。学校重点搭建退伍兵学生群体的风采展示平台。通过军训指导员、军训退伍兵方队、国旗仪仗队、退伍兵文明纠察队等方式充分展示退伍大学生的风采与良好的精神面貌。

  每年定期赴部队进行拥军慰问。2017年春节、八一前夕,校领导走访慰问海防二旅、31609部队等共建单位。学校组织知名专家、教授赴部队开设心理健康、文明礼仪讲座,指导部队文艺团队建设;派出师资力量为部队进行田径、篮球、体能等方面的训练。组织师生走进军营、体验军营生活。2016年底、2017年初,学校组织40多名师生赴海防二旅新兵营慰问演出。联合谢晋学院、音乐学院,组织师生赴部队进行拥军慰问。来自音乐学院、谢晋学院的近三十名同学与部队官兵同台演出,为新兵及海防二旅的官兵们奉上了精心准备的演出。校还认真做好学校复退转业军人、军烈属的慰问工作。春节前夕,学校武装部会同人事处对全校12名伤残荣誉军人人均发放400元慰问金,270名在职及退休复退转业军人人均发放100元慰问金。

  2017年,学校继续与奉贤海湾旅游区经济薄弱的3个自然村结对,发挥教育、旅游、艺术等专业优势,通过文化、智力、资金帮扶等措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结对帮扶的海港开发区红庄村为例,学校专门安排3万余元经费,结对帮扶该村困难群众和党员。积极参与结对村的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安排8万元经费支持红庄村“河道治理工程”,帮助红庄村进行河道治理,美化生态环境。

  学校依托慈善工作站,不断加强困难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围绕“助学、助医、助老、助残、服务社区、关注环保”等主题,发挥师范特色和专业优势开展各项活动。举行第五届“慈善文化季”品牌活动,以及“慈善之星”、特色义工项目等慈善个人和集体的评选活动。作为上海高校慈善义工联队队长单位积极履职,主办“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人文素质养成”主题培训,得到多家媒体关注。2017年,商学院学生卢瑞轩的作品《你•我•他》在上海高校“青春助我圆梦”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学校在上海高校“青春助我圆梦”主题征文活动、“谁的青春不奋斗”故事讲演大赛中均荣获优秀组织奖;人文与传播学院学生张梦麒在全国第四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中获得学生征文三等奖;学校制作的“助学•筑梦•铸人”资助公益宣传短片于4月被教育部选用、发布于中国学生资助官方微信。十年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硕果累累并获得了广泛赞誉。4月,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在上海市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介绍了学校在资助育人方面的成功经验。9月,校党委书记滕建勇出席了“国家资助放飞青春梦想”第十三届新解放教育讲坛并发表演讲,分享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十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大力推进“学思激励”计划,依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发展需求,开展NFTE免费创业教育培训、无人机驾驶免费培训、英语四级免费培训、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免费培训、教师资格证笔试免费辅导等;组织困难学生观看优秀话剧,游览上海中心、上海城市规划馆等地,拓展视野,增长知识。

  2017年,学校红苹果慈善义工队义工达2600余人,建立校内外义工服务基地51个,开展共计160项近3700人次义工活动,受益人群达13000余人次。通过拓宽发展性资助育人渠道,增强资助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全年开展资助育人实践项目,鼓励各学院积极探索资助育人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全校16个学院,共上报15个项目,资助及奖励20余万元。

  

学校学生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2017年大学生入伍

  

荣获上海市大学生国旗依仗队比赛一等奖

  

荣获上海市大学生国旗依仗队比赛队列考核二等奖

  

荣获上海市大学生射击锦标赛男子个人冠军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行政楼801室
邮编:200234 电话:64322620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