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指标一:在党的建设、思政教育、意识形态、文明文化、教育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实践和宣传取得国家级和市级成果。
2021年10月,学校获首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分中心。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教学资源整理、建设和转化,扎实推进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三进”工作,创建“研-宣-教”三位一体特色品牌项目,为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优势平台。自分中心成立以来,在各大报刊杂志相继发表了《百年大党理论创新的成功密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新时代强国建设》《筑好思政课党史教育铸魂工程》《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讲好抗疫大思政课》《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反腐倡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生成、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伟大建党精神宣传的文化逻辑》《坚定百年大党的历史自信》《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援疆精神动力》《集体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内核分析》等相关论文三十余篇。
学校获首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分中心
2022年6月,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公布了上海高校党组织“攀登计划”建设单位验收通过名单,学校荣获“上海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市共有6所高校),人文学院党委荣获“上海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工党支部荣获“上海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学校荣获“上海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通过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让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青年之声发时代强音,用红色故事滋养时代新人。研究会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社团荣获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党支部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党支部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学校组织专家团队在研究生层面设计和推进的课程思政“金课”——《上海城市与红色文化》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苏智良教授领衔的团队获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课程围绕革命时期中共在上海的红色足迹,充分利用“课程即城市”的优势,化“城市”为“课堂”,以课内讲授和课外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上海城市发展历程和上海能够成为中共“初心之地”的历史原因,引导学生认识上海红色文化的意涵和特点,并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上海城市历史和中共革命,厚植国家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上海城市与红色文化》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入校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布了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结果,学校申报的项目《党建融入园区思政构建一体化育人新模式》(组织育人类),经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评审推荐参评,成功入选教育部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上海仅7所高校申报的7个项目入选。
入选教育部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党建融入思政的园区一体化育人新模式,在学生生活园区推进党建与思政深度融合,师资与资源一线聚合,功能与空间创新耦合,夯实园区育人基础,提升园区育人质量,保障园区育人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生活园区以党建工作为引领,2019年获评“上海市教委示范性党建服务中心”。
上海市教委示范性党建服务中心
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获批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2021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名单,学校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申报的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成功入选为首批试点实验室,也是上海地区唯一的一家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包括9个试点实验室和21个培育实验室。立足“服务教育决策、关注教育民生、引领教育发展”三大使命,实验室将在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指导和支持下,集聚上海及全国其他高校优质学科资源和人才资源,以协同创新为发展动力,探索和创新高等教育新文科实验室建设,促进教育决策高质量发展。
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获批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
学校与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名为《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设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将发挥以“数字经济、信息产业”为方向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作用,包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和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学校《以先进典型为引领发挥”阳光育人工作室”作用服务立德树人》案例项目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优秀创新案例”。案例项目以“阳光育人工作室”为平台,由杨德广老校长领衔,发挥杨德广校长示范引领和团队协同作用。育人工作室配合主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坚定不移地服务青年全面健康成长,进一步拓展老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新领域,走在发挥老同志作用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沿阵地,彰显老同志和老同志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价值。
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杨德广
杨德广老校长为样板党支部书记上党史党课
特色指标二:有荣获省部级及以上表彰的好人好事。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得到国家和市级主要媒体报道,并产生广泛影响。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强化顶层设计,周密部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对标对表,抓实专题学习培训;务求实效,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注重拓展渠道,多形式全方位覆盖,理论宣讲走深走实;示范引领,推动党的建设实践;创新载体,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突出亮点实效,发挥艺术实践特长,创排《2020好儿女》;突显教师教育特色,办好实事解决难题;推动学习成果转化,推动学校“十四五”良好开局,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解放、文汇、中新网、基层党建网等十几家主流媒体累计报道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特色亮点近300篇,社会反响热烈。
2021年学校部分党史学习教育特色亮点报道
澎湃新闻以《青春有我,请战归队!上海退役大学生士兵援豫抗洪记》为题,报道学校2021届优秀毕业生陈璘、魏鑫风自愿赶赴河南卫辉参与救援的优秀事迹。2021年7月16日以来,河南省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引发严重城市内涝和山区洪水,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学校两名2021届退役士兵毕业生党员陈璘与魏鑫风闻讯后主动请战,作为上海虹鹰消防救援志愿服务队第三批救援队队员前往当前灾情较为严重的新乡卫辉进行支援。事迹被澎湃新闻、上海奉贤等多家媒体报道,并被评为校精神文明好人好事。
青春有我,请战归队!上海退役大学生士兵援豫抗洪记
《新华文摘》2021年第12期以苏智良教授撰写的论文《一个被遗忘的中共建党重要纪念地》作为封面文章全文转载。苏智良教授发表的研究成果被收入《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览“第三部分 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在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开馆时展陈。苏教授带领团队考察上海长治路177号的前世今生,认为该处革命遗址不仅是《上海俄文生活报》报社所在地,也是重要的建党空间。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曾是该报记者兼编辑,他在这里建立了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陈独秀、毛泽东、杨明斋、袁振英等曾在此与维经斯基会面和工作。这里叠加了许多苏俄侨民、共产国际在上海开展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事迹,是中国共产党建党活动的重要纪念地。
《新华文摘》2021年第12期以苏智良教授撰写的论文《一个被遗忘的中共建党重要纪念地》作为封面文章全文转载
第一教育以《推进戏曲进校园 申城首套中小学戏曲教材(读本)出版》为题,报道朱恒夫教授牵头的项目团队,历时三年,几易其稿,编写出版上海首套中小学戏曲教材(读本)。教材(读本)戏曲教材的编撰与出版,走出了戏剧教育的第一步,有利于更好地推进戏曲进校园,凸显中华美育精神。项目得到了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的精心指导,是沪上中小学戏曲特色学校和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为申城戏曲教育在全国领先一步做出努力与贡献。中国新闻网、东方网、话匣子、看看新闻网、劳动观察、新民晚报等媒体相继报道这一戏剧教育重大进展。
上海市中小学戏曲教材(读本)出版新闻发布会
申城首套中小学戏曲教材(读本)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发来感谢信,对教育学院承担上海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指数评估研究工作表示感谢,对学院和课题组在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示充分肯定。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感谢信
央视新闻以《太赞了!上海爱心暑托班回来了》报道学校漕河泾街道爱心暑托班项目,央视新闻、新华网、新民晚报等十余家媒体报道。
2021年漕河泾街道爱心暑托班开班仪式
上海师范大学漕河泾爱心暑托班项目自2016年实施以来,历时五年,始终积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响应上海市为民办实事号召,以“爱心陪伴共成长,快乐暑期不简单”为主旨,为学员们量身定制丰富有益的文化盛宴。教师全程保障暑托班工作有序进行,百余名本研大学生志愿者投身其中,服务漕河泾地区小学生400余人,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五年来,十余名大学生志愿者获评上海市爱心暑托班最美志愿者、上海市爱心暑托班优秀教员等称号。2021年,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网、新民晚报等十余家媒体以《太赞了!上海爱心暑托班回来了》《上海:爱心暑托班 快乐不简单》等为题报道了漕河泾爱心暑托班。
上海师范大学漕河泾爱心暑托班
连续五届捧得市赛“优胜杯”,学校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市赛中刷新市赛历史最好成绩。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上海电力大学落下帷幕。经过竞赛委员会前期初审、决赛展位问辩和公开答辩三个环节,我校团队奋勇争先,顽强拼搏,申报的十四件作品全部获奖,共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连续五届捧得市赛“优胜杯”,总积分位列全市第五名,特等奖获奖数量刷新市赛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市赛中刷新市赛历史最好成绩
特色指标三:承担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任务(“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对口支援、长三角一体化和上海“五个中心”“五大新城”“四大品牌”等),得到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和领导高度肯定。相关决策咨询报告得到重要批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顺利揭牌,开启学校服务全球教育新篇章。根据习近平主席多个场合提出的关于“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相关讲话精神,基于上海教育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张民选教授为首的团队于2015年向上海市委市政府提交建议,提议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设立“教师教育中心”,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扩大中国教育国际影响,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经中国(上海市)政府申请以及2年的筹备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17年第39届全体大会在巴黎总部以“无辩论”方式通过,决定在上海师范大学设立“教师教育中心”。2021年10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经过近4年的规划建设,这个上海首家教育类联合国二类机构正式落成并投入运行,将为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服务人类教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顺利揭牌
学校“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准进入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序列。野外站将立足于国内外生态环境研究前沿,充分发挥上海师范大学生态、地学、环境、生物等多学科综合优势,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展以城市湿地生态为核心的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的长期观测研究,建立跨区域的生态数据集成中心、开放性的学术交流平台、环境生态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提升国家野外站的观测试验、科学研究和示范服务水平,为长三角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提供科技支撑。
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学校“长三角生态绿色科普基地”获批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10月24日至27日,由我校承办、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上海市生态学会协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生态学大会成功举办。大会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2021年度包括我校负责的“长三角生态绿色科普基地”等10个单位获得授牌。
第二十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第二十届中国生态学大会成功举办
学校在中心城区、五个新城、金山宝山通过高质量基础教育协同生态模式,助推各区集聚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签约新建立了4个区域性基础教育集团,新增27所附属学校,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高品质学校。
通过建构UGS(高校、政府、中小学)协同框架,优化服务基础教育的布局,进行系统性谋划、持久性注力;通过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未来教育形态,对服务基础教育的能级进行全方位赋能重塑,助力一流城市、一流基础教育建设。发挥在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依托紧密型基础教育集团建设,在各合作区建立基础教育科研工作站、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基地、教育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促进基础教育相关学科的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应用融合贯通,彰显上海师范大学助力人民城市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和担当。
2021年基础教育集团年会
学校获批首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由查清华教授领衔申报的“上海教育援疆喀什专家服务基地”获列“第七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成为学校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持续十多年接力援藏援疆,先后派出援藏干部2名,援疆干部教师6名,柔性援疆教授4名,短期援疆支教专家100 余人次。依托“校长国培计划”“名师领航工程”等国家项目,培训1000 余名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和教师。援疆教师受到新疆自治区表彰,人文学院荣获“上海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集体记大功”。
“上海教育援疆喀什专家服务基地”获批“第七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上海市脱贫攻坚专项奖励集体嘉奖
学校在上海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争取到援疆项目“红柳花开——喀什地区巴楚县教师专业提升培训项目”。巴楚县各中小学的38名书记、校长和60名骨干教师,在上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为期15天的研修学习。学校精心组织认真策划,聘请专家、名校长和名师组成“教学天团”;组建“临时党支部”,参观一大会址,深切感悟到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百年历程和伟大成就;带领学员走进建平实验等上海名校进行现场学习,使学员分享上海先进教育理念、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学经验;培训全面提升学员教育教学素养和专业发展意识,提升办学治校能力,为新疆教育未来发展培育骨干力量和领军人才。人民网、新民晚报、申在巴楚等媒体多次报道项目开展情况,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红柳花开-名师讲座
红柳花开-四行仓库
学校教师获得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项目4项,上海市委决策咨询项目4项,上海市软科学重点项目4项。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纳的决策咨询报告有37篇:被中办采纳的决策咨询报告5篇,其中3篇获正国级领导肯定性批示,1篇获副国级领导批示;被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舆情》采纳,并获正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的专报1篇;获副部级领导批示的决策咨询报告14篇;另有17篇专报被《专家反映》《上海舆情》等采纳。
学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揭牌并对口帮扶贵州省威宁县教师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采用三个平台,建立四级管理体系,聘请10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大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专家从多个视角、多个维度为学员开设素质提升讲座,22位教师进行线上50课时的小班授课培训。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培训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仅培训期间已有三分之一的学员普通话达到了二级甲等水平,最终共有100位学员成绩合格。
学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揭牌
第四届国家公园与可持续旅游学术研讨会暨《旅游科学》2021年会在学校成功举办。会议延续前三届对国家公园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讨,以“旅游可持续发展:新背景下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为主题,从多个主体和多种情境对文化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和创新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究与广泛交流。本次会议共有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个高校的近200名师生参加,接受稿件70余篇,其中全文稿件50余篇,网上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最高达5000人。
第四届国家公园与可持续旅游学术研讨会暨《旅游科学》2021年会在学校成功举办
学校承担市教委十四五期间重大项目,举办2021上海市中小学综合艺术师资(戏剧、戏曲方向)专项培训。在一个月的培训中,老师们进行了戏剧语言表达、戏剧即兴表演训练、戏曲表演、戏曲身段教学、戏曲演唱教学、戏剧表演中的戏曲元素等方面课程的学习和培训,为中小学戏剧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举办2021上海市中小学综合艺术师资(戏剧、戏曲方向)专项培训
戏曲身段教学
特色指标四:学校文明校园创建特色项目取得具有全国和全市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原创校园歌舞剧《2020好儿女》是2021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围绕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这一主题,承续弘扬20多年来学校排演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传统,以编写出版的《我在湖北》百篇湖北师生亲历文存为素材,将伟大抗疫精神、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剧情发展,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模式,成为师大人将党史学习教育付诸行动的生动写照。教育部在“上海:唱响党史学习教育强音”中报道了学校原创校园歌舞剧《2020好儿女》将党史学习教育、思政教育与美育有机融合,创新育人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的这一实践案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观新闻、文汇报、新民晚报等十余家媒体进行报道。
2021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原创校园歌舞剧《2020好儿女》
原创校园歌舞剧《2020好儿女》部分媒体报道
“师道永恒”系列专题片《情系江南 守正开新》,讲述历史学家唐力行教授长期致力江南文化研究,带领团队推动江南学研究创新发展,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历程。由唐力行先生领衔的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首批入选“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联盟”。近几年,学校已陆续推出4部“师道永恒”名师专题片,分别讲述著名语言学家张斌教授、著名翻译家郑克鲁教授、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燕国材教授和著名历史学家唐力行教授的治学之道和教书育人的故事,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之一。
师道永恒专题纪录片
学校成立专家、五老、学生三级理论宣讲团,邀请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校友李君如,上海市宣讲团成员、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薛峰等开设专题报告;依托全国活力团支部、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精心设计和开发“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浦东的春天”等12个专题宣讲内容,形成更具灵活性、针对性、时效性的菜单式课程;宣讲团成员走进基层组织、走进街道社区、走进中小学、登上红色巴士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宣讲265场,受益师生逾39000人次。光明日报《讲好百年党的故事 上海师大成立百人宣讲团》、澎湃新闻《我与建党百年|苏智良:半年作50余场党史讲座,每场都不同》、上海基层党建网《上师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发时代强音,做时代新人》等众多新闻媒体对学校成立三级理论宣讲团,分层分类开展宣讲进行报道。
宣讲团专题宣讲
教育部中华传统文化(顾绣)传承基地在学校挂牌以来,学校利用师范教育的有利条件,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如顾绣通识课、顾绣作品展、顾绣摄影展、顾绣工作坊等让更多学生走进顾绣、了解顾绣、喜爱顾绣、传承顾绣,培养现在与未来的中小学校顾绣传承师资,以使顾绣薪火相传。目前已经举办了“师承顾绣 共享非遗”大学生顾绣及非遗知识竞赛,参与主办了“第十五届东方女儿节之顾绣非遗传承展”。光明日报、东方教育时报、上海教育、社会科学报、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中青在线等媒体都对此有所报道。
教育部中华传统文化(顾绣)传承基地在学校挂牌
学校生态文明实践团、AI数学建模科普社团获评“十四五”期间首批上海市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全市共有117个中学和高校社团获此殊荣,其中高校社团30个。生态文明实践团致力于生态文明科普教育,用脚步丈量大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AI数学建模科普社团本着“交流思想,提高能力,激发创造力”的宗旨,结合PBL项目式教学理念,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数学建模、人工智能、数学折纸艺术、课程研发的理论和方法。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工作,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支持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获评“十四五”期间首批上海市学生科技创新社团
生态文明实践团
AI数学建模科普社团折纸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