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紧密结合全校师生关心的现实和热点问题,开展了师生思想动态滚动调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千人大调研。结合教育综合改革,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重点,充分发挥学校人文社科见长的学科优势,根据各学科课程功能特点,挖掘德育资源,一体化构建德育与诸育有机融合,将德育内容贯穿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科内容与价值体系的统一,增强课程育人的合力。





 
1-2-4



       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面对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帮助大学生释疑解惑,解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问题,让思政课真正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以获批上海市高校首批示范马院为契机,20156月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调研,2016年上半年成立校思政课改革领导小组,形成具有师大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



       一是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实效。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实行中班教学、专题报告与小班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中班教学突出主要知识点传授和基本原理解读,专题报告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国内外形势政策和社会热点,小班辅导针对理论热点和难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开展讨论。开发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推动以精品课程、教学微视频、辅导报告等为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研发和建设,鼓励教师运用易班平台和新媒体技术手段,加强师生线上与线下互动。探索课堂内外融会贯通的教学实践新模式,课内采用案例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课外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多形式的社会考察和调查研究。



       二是改革评价方式,优化教学考核。优化课程考试考核结构,逐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作为绩点课程计划,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题库,注重过程评价,突出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理论应用等考核。建立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考核相挂钩的思政课评价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分按学习成绩与操行表现评定,课程学习成绩计入学习学分,操行表现纳入毕业前的总体课程评价,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积极构建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每年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专项调研,研究建立思政课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完善评教制度。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能力。严把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加强政治方向、理论基础、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考查。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将评教结果纳入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指标。开展观摩教学公开课、集体备课、课程研讨等教研活动,加强教学培训。遴选校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先进人物、优秀辅导员和杰出校友等兼任思政课教师,组建多元结构的“形势与政策”师资队伍,创新教研室体制架构和组织形式。成立校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专项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团队建设。



       四是加强统筹协调,健全保障机制。成立学校思政课改革领导小组,校党委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思政课教学专题研究。建立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开展调研、听取汇报、讲授思政课、到堂听课、参加集体备课等制度。建立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体,相关党政部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导向,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专项督查,从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特色项目等方面开展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建立以马院为主体,宣传部统筹协调,教务处、学工部等单位相互协同的工作机制,大力推动思政课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两支队伍协同创新,全国教学名师汪青松教授与全国师德楷模孙雅艳的教改取得标志性成果。教育部官网以“上海师范大学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为题、《中国教育报》以“上海师范大学推行思政课改革,权威讲座与小班讨论各占课时五分之一”为题、上海教育新闻网以“让大学生喜欢上思政课,上师大是如何破题的?”为题,报道了我校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新模式。



       学校高度重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加强课程规范化建设,推行小班教学,将所有教学班课表排入教务管理系统;根据学生特点,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综合等四个主题,课程教材以习近平主席系列讲话内容为蓝本精心设计;依托“知行讲坛”,先后邀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上海市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仇长根、我校商学院赵红军等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专题授课;积极参加市级形势政策课教学比赛,我校辅导员胡斌、钱晋老师在2016年上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展示比赛中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优胜奖。



       在对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同时,学校还进一步完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入研究生公共课教育,并严格课程设置和安排,规范教学管理。博士研究生共开设公共政治课2门,第一学期开设必修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1个班级,第二学期开设必选课“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个班级。科学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分别开设必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0个班级,文科类必选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5个班级,理工类必选的“自然辩证法概论”5个班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公共政治课共开设3门,分别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原理,计7个班级。







 校党委书记为学生们上思政课









上海师范大学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16114日)






“上海师范大学推行思政课改革,权威讲座与小班讨论各占课时五分之一”(《中国教育报》20161118日)






让大学生喜欢上思政课,上师大是如何破题的?(上海教育新闻网20151114日)


《光明日报》报道我校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


《解放日报》报道我校推进思政课改革


《新民晚报》专题报道我校推进思政课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


思政课改革后的小班讨论



我校辅导员在2016年上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展示比赛中取得佳绩


1-2-5



       学校一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凭借人文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专业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将理论教育贯穿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增强课程育人的合力。学校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既是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依托单位。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沪上首个独立的、直属于学校领导的思政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有院长、教学副院长、本科专业负责人、系主任、教研部主任、公共课负责人编制,实施分层管理,职责明确,良性运行。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含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硕士点6个,学科教学(思政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思政)硕士点各1个,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形成了规范、完整的学科、课程和教材体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等3个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承担的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顺利通过结项验收。学校参与和主办了多个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学术研讨会,例如与中央编译局连续三年联合举办“中国道路与中国梦”、“中国精神与中国梦”、“中国力量与中国梦”学术研讨会,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周中之和石书臣两位教授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微》(修订版)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2016上海书展主旋律图书中亮相。在落实上海师范大学2016思政课改革方案的大好形势下,教研团队决心以修订本的出版为契机,再接再厉,进一步推进思政课的改革。



       20154月汪青松教授主持召开“新中国德育课程与习近平德育思想”研讨会,围绕习近平德育思想、新中国德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上海市德育课程历史发展的德育课程建设等开展热烈的讨论,对新中国德育课程历史发展研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20159月汪青松教授为新生作题为“抗战精神与中国梦动力之源”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讲座。20156月汪青松教授主持召开上海高校IV类高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申报研讨会,就高峰项目具体研究方向确定、人才梯队建设、如何提升重大发展战略需求服务能力、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数据库建设等具体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对如何整合优质资源、发挥比较优势与协同优势,形成了一致意见。201511月周中之和周书俊教授参加“第九届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周中之教授代表中国伦理学会致辞,周书俊教授作题为“马克思的政治解放与分配正义”的发言。2016年,周中之教授率研究生开展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设调研,他们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得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公室有关领导好评,顺利结项。201610月,由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中心、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上海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师德评价与教师发展”高端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会议中心召开。



       20161126日,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成立暨核心价值、教师道德与立德树人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成功召开。中国教育伦理学会会长、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发起人、上海师范大 学教授王正平结合自己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感悟,发布了《新师德宣言——我们的师德信条》。这个新师德宣言明确提出,教育伦理和教师道德是全部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基础;新的社会环境,需要建构与时俱进又面向实践的新师德,重筑时代新师魂;面向实践,皈依真理,才能重建合理的、人人应做、人人能行的 师德规范和师德标准;合理的师德规范,应能恪守底线、追求高尚、自他两 利、提升自我,促进专业发展。同时,新师德宣言还明确提出体现新时代师德基本要求的“师德五心”,即“责任之心”,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天职;“仁爱之心”,为学生一辈子的幸福生活着想;“敬业之心”,严谨治学,搞好教学是教师的专业责任;“乐群之心”,关心集体,尊重同事,自重重人;“爱国之心”,有家国情怀,在教育和教学岗位上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智竭力。







上海市首批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道路与中国梦论坛






中国精神与中国梦论坛






中国力量与中国梦论坛






周中之、石书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微》(修订版)






“新中国德育课程与习近平德育思想”研讨会






汪青松教授为新生作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讲座






上海高校IV类高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申报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周中之和周书俊教授参加“第九届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










我院周中之教授率研究生开展市家庭文明建设调研






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成立







《社会科学报》报道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在我校成立





1-2-6




       学校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网络宣传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出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科学规划与整体设计,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思政教育;出台《德育和校园文化“十三五”规划纲要》,繁荣校园文化活动,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季”、“迎新季”、“社团文化月”、“精彩双休日”等系列活动;夯实品牌建设与网络阵地,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注重示范引领与氛围营造,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育人。



       201610月,教育部思政司简报以《上海师范大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升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为题报道我校大学生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坚持仪式教育,开展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升旗活动,坚持18年开展“文明修身”系列和“六在”活动,举行青春宣誓、正冠拨穗仪式;创新情景教育,策划校园情景剧《青春颂——遇见师大》,打造心理情景剧《橘心》;推动分享教育,举行“和平使命,青年责任”纪念抗战胜利主题分享会、“讲述师大人自己的故事”主题活动等,通过朋辈引领,激励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厚德博爱,求是笃行”的师大校园精神,学生社团有效地将专业学习、社会热点、传统节日文化、红色爱国主义、社会精神风貌融入教育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亮点鲜明的活动,组织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促进青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秋石印社29年来孜孜不断地传承传统文化,其《文化类社团秋石印社的实践与创新》被评审为上海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会等理论研究型社团开展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理论研讨、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支农调研社、“大带小”带读社等实践类社团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深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助推作用。经过努力,秋石印社、“大带小”带读社获上海市明星社团荣誉称号;楼兰剧社话剧《旧事·牡丹亭》斩获第十三届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长剧组三等奖、最佳主题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组织奖四个奖项;泊乐合唱团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暨国际合唱联盟合唱教育大会评测中荣获“成人组混声A级合唱团”,并且作为中国唯一的合唱团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会。



       创建期内,校团委以寒暑假社会实践为平台,除了开展爱心学校、爱心暑托班、科普志愿者等常规活动以外,还引导大学生以社会热点为切口,感触社会发展脉搏,关注城市改革创新,开展具有情怀、符合实际、解决问题、可持续研究的课题调研。我校在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中获得一项特等奖,两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的历史最好成绩,云南“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奖评选中获得“全国优秀团队”。学雷锋系列文化志愿活动营造新“锋尚”,开展志愿者风采大赛等活动,全年在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爱心献血屋、禁毒馆共开展了5期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共有2600多名志愿者为8000多位旅客、游客提供帮助。我校社会实践受到上海教育电视台、文汇报、新民晚报、青年报、当代教育、青年社交等多家社会媒体关注。



       学校创新宣传载体,积极利用“上海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微博、“团在上师大微信、“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微信、易班等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依托新媒体平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2015带着国旗去旅行”、“互联网+”微分享行动,在“青春上海”等媒体平台展现了师大学子的赤子之心。以上海师范大学网络信息协会为中心,成立新媒体人才工作室,开展新媒体人才训练营,着力提升我校青年新媒体人才的格局和视野、增强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引领师大青年新媒体人才在学习和实践中把握时代主流,增强创新意识。在第三届“我的中国梦•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中,我校斩获最佳剪辑奖和最佳组织奖;在2016年度“上海共青团十大微信公众号”评选中荣获“十大学校共青团类微信号”称号;积极申报易班网络文化建设项目,并在第四届上海(国际)大学生微电影节上囊获最佳影片三等奖、最佳编剧奖、最佳音效奖、优秀组织奖等多个奖项。








2016
10月,教育部思政司简报以《上海师范大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升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为题报道我校大学生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仪式教育








情景教育







分享教育







昌硕文化中心秋实印社30周年作品展








秋石印社三十周年校内展现场








秋实印社30周年现场







大带小阅读社浦东新区菊园小学带读






支农调研社开展暖冬捐衣活动








2015带着国旗去旅行”








易班文化





 

2015级新生四爱主题活动


爱上篆刻,接力传统(《新闻晨报》2015年4月14日教育周刊》


非遗传承人亮相师大


非遗进高校活动


井冈山三下乡外出服务实践团


苏智良教授受邀参加阅兵式


抗战胜利70周年优秀书画作品展


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分享会



师大学子学习传承“长征精神”庆祝建党95周年


各学院学生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对外汉语学院


各学院学生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建筑工程学院


各学院学生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教育学院


各学院学生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旅游学院


各学院学生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


各学院学生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美术学院


各学院学生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人文学院


各学院学生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商学院


各学院学生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生环学院


各学院学生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数理学院


各学院学生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体育学院


各学院学生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外国语学院


各学院学生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活动-谢晋艺术学院


1-2-7



       学校党委定期开展大学生和教职工思想动态调研。2015年上半年,学校开展了教职工思想状况滚动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教师个别访谈、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教职工的所思所想所需。学校还通过教代会代表座谈会的形式,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关注的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民生福利等热点问题,为学校制定各项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科生中开展了新学期思想动态调研,各学院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假期动态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归纳,并上报至学校党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假期动态,学习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困难等特殊学生情况,假期学生突发情况及学院相关处理,学院学生新学期对学校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意见、建议。针对研究生思想比较活跃,学校在20152016级硕士、博士生新生中开展《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问卷》,了解研究生新生在学校认同、专业认同以及未来期许等方面的想法,以便开展工作。2015年,学校首次在女性研究生中开展恋爱观调查问卷调研,了解女性研究生在思想、心理、就业、学业、恋爱等方面的情况。平时,各学院辅导员不定期走访学生宿舍,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了解所带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业情况、心理情况以及突发情况等。通过思想动态的调研,学院和学校及时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感和所想,在调研中,辅导员和所带学生进行了近距离地交流,拉近了师生的关系。



       学校依托青年团校、网络信息协会、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团建信息员核心队伍,积极开展信息调研工作,及时关注青年思想动态。每周发布《大学生十大教育热点话题》、《师大网事》周刊。每两周发布《微调研》,及时关注热点话题,形成《数据告诉你》微调研集。每月发布《团学快讯》、《夏之韵暑期社会实践专刊》、《学思之声》等品牌刊物。探索“微课堂”、“师说新语”、“奇葩说”等新型信息沟通方式,加强网上网下信息内容和青年的粘合度,及时把握青年思想动态。










女性研究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阅读情况微调研


附件:
1.关于“思政课实践环节的指导与课程考核的管理”委托协议
2.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最新上线课程
3.马克思主义学院创建上海高校示范马院纪实
4.上海高校IV类高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协同申报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5.学校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座谈会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行政楼801室
邮编:200234 电话:64322620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