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44

学校以《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为引领,以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建设项目为契机,结合本校实际实施教师教学激励计划,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持续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校以本科教学为中心,资源配置优先保障本科教学工作。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实施教学质量常态化监控,每学期开展如下工作:(1)全校范围内组织三次教学检查工作,包括开学检查、期中检查和期末巡查。(2)建立校级和院级巡考制度,加强对考试教务工作各环节规范化、严格化的管理。(3)落实领导听课和教学巡视制度。(4)开展教学督导和教学视导工作。(5)开展学生评教工作。(6)召开2%新生座谈会和专题学生座谈会。教务处对学院的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进行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对专业负责人工作进行年度绩效考核,每年完成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和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填报,通过数据分析报告,实现教学运行的监测、反馈、整改的持续改进循环。

教务处修订印制《上海师范大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并根据教学工作需要进行补充和修订,2020年,新出台《上海师范大学疫情防控期间本科课程在线教学纪律要求(试行)》、《上海师范大学在线教学实施管理细则(试行)》、《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教材管理办法》3个管理文件。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严格执行规章制度,2019年认定三级教学事故1例。根据学校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给本科生开设一门课。2019年和2020年,全校教学科研岗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共有905人和898人,为本科生开课的比例分别为91.7%92.3%

  

4-14-45

我校是上海市首批完成高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高校之一,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严格要求教师规范用语用文,通过开设课程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从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统计情况来看,我校师生的普通话水平总体比较高,尤其是非教学人员,尽管有很多非教学人员并非是师范专业出身。全校教职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参测率是39.2%,获二级乙等等第的占比98.5%,二级甲等等第人数最多。我校教职工的人员增加比较多。。其中,汉语言类教师参测率最高,76.3%,在参加水平测试的汉语言教师的达标率96.7%;其次是校级领导,参测率41.7%,达标率100%;参测率第三名的是非教学人员,40.2%,达标率100.0%;最后是非汉语言类教师,参测率36.8%,达标率97.3%。随着我校教职工的学历水平的提升,非教学人员的普通话水平上升比较明显。

学校不仅有口语表达方面的语言文字相关专业,还有语言文字习读与写作,以及汉语教育与国际化,如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语文方向)、汉语国际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这些专业分布在不同的学院,各有千秋。因此,学校的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活动多样,有专业课,选修课等,同时学校还定期邀请文学大家做讲座,如王蒙,赵兵、陆澄等。

学校十分重视课余时间的语言文字相关的宣传推广活动,举办活动和主办赛事,也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我校李定广教授,担任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学术总负责人。在活动和赛事方面,我校已举办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会,主办了两届“诗意中国·唐诗宋词”大赛、 2018年中国诗词大会上海选拔赛、首届长三角中华经典诵读大学生邀请赛以及第二届长三角中华经典诵读大学生邀请赛上海总决赛等,同时也为留学生举办朗读演讲比赛。在开展活动时,我校也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营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氛围,举办师风师德故事演讲比赛强化学生对未来教师的职业认同;在贵州三下乡外出考察,组建务川龙潭小学爱心学校推普活动;在图书馆大厅举办书画展览等等。今年4月,我校学生赴港澳两地参加由教育部、香港语文推广委员会及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合办的“2019中华经典诵读展演会”,同时开展为期一周的交流活动。活动受到了港澳教育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近千名港澳师生参与活动。

学校已实现所有教师使用普通话进行授课(外教课程除外),并出台了相关文件,如《上海师范大学关于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师范大学教学工作规范》等,要求“积极营造规范、文明的语言文字应用环境和氛围”、“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学、科研及试验工作”、“教师应重视语言素养,讲普通话、用规范字;课堂用语要力求做到准确、简练、生动,以调动学生的听课情绪”。同时,学校也定期对校教室、教学楼等校园环境的标语、标牌进行巡查,规范学校校园环境的语言文字。


4-14-46

2019年学校被纳入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后,学校将按照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本着以改革为动力、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根据高水平地方高校的建设目标,着力在师资队伍、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内部治理、校园规划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学科建设是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的龙头,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我校牢牢把握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对标“双一流”建设标准,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主动对接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整体谋划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2020年初,学校组织11个高峰高原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召开题为总结、展望与使命的学科建设会议。相关学科负责人就近4年来学科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做出的成绩进行了总结。组织高峰高原学科完成了2018-2019年度绩效审计。

5月,学校根据市财政、市教委对于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要求,并考虑到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重新修订完善2020年度上海师范大学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项目预算申报文本。经上海市财政专项资金评审中心的现场踏勘和答辩,最终审定项目经费5200多万。组织高水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项目完成了2019年度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自查,并将相关结果报送市教委。

    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重大突破,科研服务能力得到重大提升。2019-2020年,我校共获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94项(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尚未公布),立项总数平了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43项;国家社科教育学项目(含教育学重点项目)4项,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5项,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24项。

高层次科研成果喜获丰收。2019-2020年,我校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努力耕耘,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不但提高了科研人员所属学科的实力和影响力,而且扩大了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影响,提升了我校的综合研究实力。统计到目前为止,我校科研人员已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历史研究》《文艺研究》《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高层次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论文2篇;另外,统计到目前为止,我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在SSCIA&HCI等外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决策咨询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我校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服务党和国家的“重大急需”、与党和国家决策“同频共振”,围绕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积极为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研究专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9年,社科处创办了《上师大智库专报》(3月初创办),建立了选题-修改-校对-审核-签发的全流程报送制度,举办了5期智库论坛,邀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委宣传部舆情处、中宣部舆情直报点、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等部门的专家来进行面对面的辅导,我校教师80余人参加。


智库论坛 专家学者热烈讨论


 两年来,我校智库研究人员向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反映》、《决策参考信息》、上海市委宣传部《舆情专报》、上海市教卫党委党办和教育部《高校智库专刊》等报送135份内参报告。有37份决策咨询研究报告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纳或被省部级领导批示:其中,正国级领导批示1篇,被副国级领导批示1篇,正部级领导批示3篇,其他省部级领导批示18篇。另外,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教卫党委组织领导下,上海高校智库管理中心协助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结合党和国家的重大需求,陆续推出了“人工智能”“长三角一体化”和“进博会”几个专题,集中刊发了各高校智库专家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我校连续多篇高质量咨询报告被录用,充分体现了我校科研人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

为更好地对接上海市科创中心工作,科技处重新梳理了学校有关科技力量,规划参与对接中心建设。学校初步形成“1+3+X”布局,即1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3个重点领域(智敏材料、人工智能、城市生态)和X个特色方向(光子科学、都市农业、绿色低碳建筑、科普教育等),规划参与科创中心建设。对每个领域和方向,进行了已有研究基础和人才队伍的梳理,初步凝聚了对接的方向与重点工作。学校将围绕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聚焦重点突破方向,调整研究方向,整合研究力量,围绕核心工作与重点任务加强学校科研引导,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努力推进科技创新,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行政楼801室
邮编:200234 电话:64322620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