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思政工作“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实践宣传取得国家和市级成果。

    2020年,学校入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市级示范学校,617日下午,学校在会议中心二号报告厅举行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市级示范学校建设推进会,部署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校领导、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相关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主持。

校党委书记林在勇指出,学校今年“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已经跑完“前半程”,亟需聚焦全员育人形成系统合力、聚焦全过程育人实现有效衔接、聚焦全方位育人实现有机联动进行后程发力,增强改革内生动力,努力为学校改革事业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提振人气、士气和心气,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林在勇强调,学校要以入围上海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市级示范学校建设为契机,把牢“三个着力点”,全力做好“三全育人”工作。


学校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市级示范学校建设推进会


校党委书记林在勇强调“三全育人”工作重点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之际,教育部以“上海师范大学扎实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为题,专题报道了学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


教育部专题报道我校“五结合”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校立足“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育人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瞄准需求侧的同时优化供给侧,以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力打造“五位一体”的浸润式思政育人模式。学校坚持仪式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创新情景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推动分享教育,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加强朋辈教育,示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汇、强化网络教育,延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在全校层面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思政育人模式,在学生层面实现了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位一体”教育之“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汤”——上海师大构建浸润式思政育人新模式》荣获2019年上海市教育系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上师学工在线”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工作案例三等奖。


上海市教育系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


第三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工作案例三等奖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科创工作,通过第二课堂实践、科创品牌建设等途径,为大学生建构了优质的科创环境,以大学生科研项目、寒暑假社会实践调研项目等机制为抓手,不断强化学生参与科研的力度与深度,持续推进青年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研项目,营造了良好的科创氛围。让学生喜欢做项目,让老师喜欢带项目,从整体上提升了学校科创工作的水平,让科创文化成为了校园流行新风尚。2019年,教育学院作品《科学育孙万家行——祖辈教养“2+X”课程开发与推广》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人文学院作品《依托地方历史资源的儿童绘本创作与实践研究——以上海为例》、哲学与法政学院作品《静默夕阳:农村“空心化”背景下老人自杀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作品《国家公园跨界协同保护模式研究——基于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案例》荣获二等奖,人文学院作品《异化与回归:城市电动自行车废旧电瓶回收现状调查及基于利益联结的溯源回收系统建构》荣获三等奖。


挑战杯北航国赛大合照


荣获挑战杯特等奖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顾绣)在学校揭牌成立。“顾绣师范教育传承基地”是教育部201812月批准设立的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之一,将依托师范教育的有利条件,从师承顾绣、数字顾绣、学术顾绣三个方面,培养现在与未来的中小学校顾绣传承师资,使顾绣薪火相传。学校始终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认真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顾绣)在我校揭牌成立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上海市的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搭建宣讲平台、创新教育载体、丰富学习内容、注重学习实效,形成了新生教育集中学、学术活动重点学、新媒体在线随时学、研本互动自主学等特点。通过“研究生新生千人集体诚信宣誓仪式”、“‘享•听’研究生学术路演”、“研究生学术演讲大赛”、“研究生读书分享会”等为主的研究生学术诚信系列活动,引领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有力地增强了学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实效。



  


7-2有荣获省部级及以上表彰的好人好事。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得到国家和市级主要媒体报道,并产生广泛影响。

疫情期间,上海师范大学576名学生身在湖北,其中95人在武汉。每一位身居疫情震中的湖北学生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记忆:是家里餐桌上食物的变化,是隔壁邻居的一声关心,是对支援前线亲人的担忧。我在湖北》从大学在校师生角度出发的抗疫纪实作品,汇集上海师范大学近百名师生所写的文章,为抗疫主题而创作的彩色海报,以及记录疫情期间经历的照片,多维度、立体式地呈现其经历和心路历程。

本书的文字分为疫中记、疫与役、疫之思、心有信四辑,这些质朴、真实的文字,刻画出疫情期间在校师生的真情实况。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因疫情而表现出失落、沮丧的情绪,更多是积极、健康、正面地表达出抗击疫情的态度,表现出当代学子面对疫情时不惧困难、能够独立判断和思考的风貌,不少学生积极地表达出奋斗当先、甘于奉献的精神,体现出同心同行、守望相助的责任与担当,使得本书总体充满正能量,又能体现出对困难、生死、责任等问题的思考,凸显出一定的教育意义。


“青年有责 同心战役” 宣讲团首场报告会


《我在湖北》


《我在湖北》新书发布会


我校教育学院2017级小学教育文科2班学生钱燕平在仁济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她是上海市第500例、全国第10001例、也是我校历史上第5例成功捐献者。钱燕平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用她的勇气与善良为一位仅1岁的白血病幼儿开启新生,同时也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生命相,大爱无疆。钱燕平是我校历史上第5例成功捐献者。作为未来教师,钱燕平用她的行动诠释了师爱的真谛,用她的善举点燃延续生命的希望,用自己的青春演绎了一场大爱的生命接力。她的感人故事被上观、东方网、青年报、上海电台、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小身材 大能量 大担当



    影视传媒学院姜杉老师参与的SMG无障碍电影公益解说团队获得“全国助残先进集体”。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与上海市残联一起合作,推出无障碍电影公益解说的共建活动,为盲人讲电影,由专业主持人为他们做语言解说服务,从20126月团队创立到今天,姜杉老师已经坚持了7年了,每个月在全市各大影院都能看到她解说的身影。


影视传媒学院姜杉老师参与的SMG无障碍电影公益解说团队获得“全国助残先进集体”


20194月,上观新闻以《今年最火的一首歌是什么?从“五一”到“五四”,大学课堂打开大门,给出新的答案》为题,报道了上海师范大学聘请特级教师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的情况。


上海市特级教师受聘我校兼职教授 协同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195月,人民网以《不忘来时路 奋进新时代——“讲好上海红色故事”展示活动在上海举行》为题,上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上师大不同年代师生讲述上海红色故事》为题,报道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一大等8家单位开展的活动。




201910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海师范大学:聚焦“四个着力”,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为题报道了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四个着力”,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的情况;人民网—上海频道以《上海师范大学依托“马学科”“马院”扎实开展学生思政》为题,报道了上海师范大学依托“马学科”“马院”扎实开展学生思政的情况。

201911月,上海教育公众号以《头版点赞!媒体集中报道上海高校打造“大思政”格局 提升育人合力 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题,报道了《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等上海主流媒体集中报道沪上高校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扎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大思政”格局,提升育人合力的经验成效的情况。上海教育新闻网以《沪上高校打造“大思政”格局 提升育人合力》为题,澎湃新闻以《沪上高校打造“大思政”格局,提升育人合力》为题,报道学校思政课建设情况。

  

7-3承担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任务(“一带一路”、扶贫攻坚、对口支援、西部开发、上海“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等),得到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和领导高度肯定。相关决策咨询报告得到重要批示。

作为上海师范大学传统优势学科之一的语言学,师资队伍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实力雄厚,已完成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两项,一般项目20多项;目前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两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4项,获上海市学术贡献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20多项……

语言学科积极服务国家和地区需求,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民族语言调查研究及中西部地区扶贫攻坚、学科帮扶等活动,在服务社会,特别是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语言学科还积极服务汉语国际传播和文化推广以及教育事业。2020519日的《文汇报》以半个版面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发挥语言学科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


汉语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929日,由中央网信办组织的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上观新闻、文汇网、新民网等中央、地方20多家媒体,来到我校位于青浦区金泽镇莲湖村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湿地生态系统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了实地采访。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高峻教授,就研究站研究对象、建设目的、建设意义等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关报道认为,上海师范大学积极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学校在环境、地理、生态、信息等多学科优势,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提供生态科技支撑平台,率先在示范区建立湿地生态系统上海市野外科学观察研究站(以下简称“野外站”),做好生态绿色的守护者,写好美丽中国的大文章。

野外站立足于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前沿,遵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研究、示范和服务的科学定位,开展长三角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和综合治理的动态观测研究,深入理解湿地生态系统“水----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持续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机制,为研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变化提供时序数据,为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建立长三角生态系统修复实践基地、生态数据集成中心、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和环境生态人才培养基地,实现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示范推广、开放共享与服务、知识传播与科学普及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示范区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科学基础。在多家媒体报道基础上,中国青年网、新民网、腾讯网、搜狐网、第一财经网、今日头条等几十家中央及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对报道内容进行了转载。


多家媒体报道我校位于青浦区金泽镇莲湖村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湿地生态系统上海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建立与沿线国家院校的联系,构建了新的合作版图。20193月西班牙萨拉戈萨市长Pedro Santisteve以及负责经济、文化、旅游的各部长,萨拉戈萨大学代表一行10人来校交流;6月厄瓜多尔瓜亚基尔天主教大学校长Lino Mauro Toscanini Segale率团访问我校,签署合作备忘录。10月阿联酋阿治曼城市大学学院校长Imran Khan来访,与我校达成合作意向,拟于年内签署两校协议;11月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副校长Senena Corbalán Garcia带领人文、法学、英语等学院领导来校商谈师范生交流实习项目。与此同时,学校还与包括哥伦比亚的罗萨里奥大学、多美尼加莎乐美乌雷纳高等师范大学、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智利康塞普西翁大学、厄瓜多尔瓜亚基尔天主教大学、阿联酋阿治曼城市大学学院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国立世界语言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开拓了更多元、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此外,为支持“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交流处、国际教师教育中心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行政人员高级研修项目、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中非高校20+20项目博茨瓦纳教育行政高级研修班等短期访学团,涵盖了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调研和学习等,反应了我校越来越强劲的学科基础和海外吸引力,学校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教育公共产品全球共享。


中英数学交流项目



博茨瓦纳教育行政人员高级研修项目在我校顺利结束


2014年,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出资500万元人民币携手云南省扶贫办、云南省教育厅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上善”系列云南地区教育助学信托计划(以下简称“上善计划”)。5年来,上海师范大学发挥师范特色,大力支持教师教育计划。该项目采用国家级培训标准,创新设计培训方案,累计为498位云南贫困地区教师提供来沪学习的机会,实现对云南省16个一级州/市的全覆盖、对所辖二级区/县的覆盖率接近70%。其中对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资助教师数量达到60%,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提升。从2019年起,“上善”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培训的地区由原来的云南地区辐射到重庆、四川、内蒙古等地。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建“伊顿基金项目”,该专项基金定向用于贵州安龙一中教师来沪培训、师范生赴贵州顶岗教育实习、贵州安龙一中励志奖学金。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安龙一中无论在学生培养还是教师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合作开展“曙明计划”已有十年,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学生志愿者、支教志愿者策划的公益活动项目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019年起,“上善”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培训的地区由原来的云南地区

辐射到重庆、四川、内蒙古等地

 

选派干部赴遵义师范学院挂职及接收各方挂职干部、访问学者等工作。为贯彻落实《上海师范大学对口帮扶遵义师范学院协议书(2016-2020))》的相关精神,经校党委研究同意,2019年,推荐陈伟忠、李名亮两位同志到遵义师范学院挂职,在为期4个月的挂职工作中,2名同志克服各种困难,助力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科研及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同时,学校接收遵义师范学院吴廷强、胡海军两位同志来我校挂职;根据市组相关通知要求,做好2019年“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李翠和云南省第22批高校挂职干部徐东的接收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对口援建新疆喀什地区有关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上海师范大学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科优势与师范生培养的专业特色,引领和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做时代新人。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全面指导和上海市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学生工作部(处)和校团委积极策划,精心组织,挑选精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于2019年暑期赴新疆喀什地区,以“师范特色展风采、沪喀结对情常在”为主题,与当地乡村教师开展结对实践与宣讲活动。同时,走访我校新疆籍喀什地区师范生家庭,深入了解学生生活成长环境,交流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该项目荣获2019年学校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


喀什六中求学经验分享-阿西提老师


    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喀什地区文旅局主办的感恩援疆文化交流上海师范大学专场——《喀什故事》1130日在奉贤校区大剧院举行。演出现场,歌舞剧团演员用优美的歌声、翩翩的舞姿,通过演唱、舞蹈、器乐等表演形式展示出新疆地区独特的多民族文化艺术,十二木卡姆、刀郎舞、顶碗舞等极具民族特色的精彩不仅吸引了我校师生前来观赏,华理工、应技大的师生和周边社区居民也纷纷来到剧场观看。我校学生民族艺术团的学生也同台演出,献演民族舞蹈《石榴红了》,博得观众阵阵掌声。浓厚的多民族风情、强大的专业演员阵容、专业的舞台表现水准,展示了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演出为观众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表达了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对上海援疆深切的感激之情。


感恩援疆文化交流上海师范大学专场——《喀什故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实施精准扶贫教师培训项目。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着力实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通过汇集和提供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拓宽贫困地区教育领导和骨干教师视野,推动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领导管理能力和各学科课程教学能力,为切实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创造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受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以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委托,开展精准扶贫教师培训项目。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以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听取各相关省区意见的基础上,选取“三区三州”六个县(新疆莎车、甘肃东乡、云南香格里拉、四川昭觉、青海囊谦、西藏尼玛)参加此次培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师教育中心设计的此次培训项目分为两部分:现场指导交流及上海学习研修。



    2019年上海师范大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办在团市委和校党委的指导下,组织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15名分赴广西、甘肃进行支教;选拔6名同学奔赴云南、重庆等地进行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组织2名同学奔赴云南进行第二年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选拔、招募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15名。在前期广泛宣传,积极动员,严格各项招募流程;在服务中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在后期发挥典型作用,扩大项目影响力,将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项目打造成系统性、广泛性、规范性的志愿者选拔培养工程。




    第二届进博会志愿服务工作中,我校177名志愿者承接了除极少数小语种志愿者岗位之外国家展志愿者的全部岗位,分布于讲解组、展台组、后勤组三类岗位;55名城市文明志愿者以及30名进博会地铁志愿者服务于上海进口博览会沿线地铁站台、10号线虹桥火车站站。志愿者们热情待人,尽善尽美,展现优秀的师大教育和师大精神,为上海城市发展和城市精神塑造倾情奉献,传递进博会文化文明。


参加第二届进博会的上海师范大学志愿服务队


小叶子们热情地带领外国友人参观国家展


美术学院积极参与上海“四大品牌”建设工作。学院邀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做题为“上海文化品牌”的学术报告,美术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师、学生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地方艺术院校的工作者近100人参加了报告会。作为上海的重大文化节庆活动,上海国际艺术节一直是上海的城市名片与文化品牌。在本次2019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在有着“海上第一名园”之称的张园,美术学院院长俞晓夫策划了一场题为“行进中的画展——张园项目”的展览。展览首次采用动态进行时的呈现方式,邀请沪上绘画名家一起,将曾经发生在张园的人文风貌进行重现,用手中的画笔定格上海名园鼎盛时期的风貌,结合传统与现代,助力打造海派特色“上海文化”品牌的内容创新和品牌创新。同时,作为一个发生在上海市中心的活动,它的可能性和延伸性也令人可期。活动以“张园”为切入点,以著名艺术家“画写张园”为主线,聚焦上海文化品牌、静安文化品质和市民文化共享,通过为期8天的张园现场写生、主题作品展览与专家研讨,着力探寻海派文化样式,为不断创新艺术节展览项目内容提供样本。


胡劲军做题为“上海文化品牌”的学术报告


影视艺术学院承担教育部顾绣传承基地建设,承担2019市教委彩虹行动计划--《影视艺术课程改革项目》、《戏曲艺术课程改革项目》;开展2019文教结合项目--《上海文化创意产教融合引领项目》《功能性游戏开发实践基地》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亮副教授撰写的《关于长三角医疗一体化的调查与建议》报告,被《上海舆情》采纳,并获上海市副市长的肯定性批示;张志丹教授撰写的《2019年上半年历史虚无主义爆发的风险点及应对》报告,被《上海舆情》采纳。影视传媒学院张华、陈雅赛关于舆情信息研究成果被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采纳。

  

7-4学校文明校园创建特色项目取得具有全市和全国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2020年,由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组织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工作结果正式公布,上海共有4所高校成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师范大学位列其中。

长期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三全育人工作,整合育人资源、凝聚育人力量,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持军训育人、课程育人、军营育人、榜样育人四位一体,增强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和忧患意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秉承军政双训的指导思想,重点围绕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探索将浸润式育人模式融入军训。


老、中、青 三代军人共话使命担当


军训师生歌唱祖国


 学校欢送新兵入伍


2020年,师大的垃圾分类受到了文汇报、新民晚报、澎湃新闻、新民网、东方网、看看新闻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按照《上海高校生活垃圾分类指南(试行)》等标准,学校以健全四分类垃圾收集容器配置为出发点,全力打造分类容器配置的师大特色。学校按需规划、合理布局,逐步更新学校各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形成面、点、站、小松鼠的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和四规范操作守则。学校通过引进社会资源,添置干垃圾压缩处理设备和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

学生生活园区管理中心在校园内依托智能社区建设,在学生寝室区设置垃圾分类体验馆,集中展示学生的科创作品和艺术作品,也作为大中小一体化开展垃圾分类等生态文明主题活动的场所,更是校内学生可以来开展垃圾分类主题体验活动的场所。


“金点子”助力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媒体报道我校垃圾分类经验


升级垃圾房 唤醒垃圾分类意识


垃圾分类微信宣传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之际,教育部以“上海师范大学扎实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为题,专题报道了学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


教育部专题报道我校“五结合”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科创工作,通过第二课堂实践、科创品牌建设等途径,为大学生建构了优质的科创环境,以大学生科研项目、寒暑假社会实践调研项目等机制为抓手,不断强化学生参与科研的力度与深度,持续推进青年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研项目,营造了良好的科创氛围。让学生喜欢做项目,让老师喜欢带项目,从整体上提升了学校科创工作的水平,让科创文化成为了校园流行新风尚。2019年,教育学院作品《科学育孙万家行——祖辈教养“2+X”课程开发与推广》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人文学院作品《依托地方历史资源的儿童绘本创作与实践研究——以上海为例》、哲学与法政学院作品《静默夕阳:农村“空心化”背景下老人自杀现象及应对策略研究》、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作品《国家公园跨界协同保护模式研究——基于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案例》荣获二等奖,人文学院作品《异化与回归:城市电动自行车废旧电瓶回收现状调查及基于利益联结的溯源回收系统建构》荣获三等奖。


挑战杯特等奖科学育孙项目展位合照


战杯特等奖科学育孙项目北航合照


2019-2020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启动仪式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英国的107位中小学数学教师参加了开幕式。英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安德鲁•麦卡利(Andrew McCully)、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杨晓春、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蒋明军出席仪式并发言,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上海市负责人张民选教授主持了开幕式。英国国家卓越数学教学中心主任查理•斯特里普(Charlie Stripp)率专家组,上海市教委相关处室处和上海师范大学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也出席了本次启动仪式。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是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中的重点项目,本轮交流由英国教育部、中国教育部以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领导,英国卓越数学教学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共同实施。该项目是我国第一个由发达国家资助、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教师工作互派项目,对于扩展中国(上海)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国际视野和教学能力、促进两国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传播上海教育经验,提升两国教育国际交流层次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顾绣)在学校揭牌成立。“顾绣师范教育传承基地”是教育部201812月批准设立的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之一,将依托师范教育的有利条件,从师承顾绣、数字顾绣、学术顾绣三个方面,培养现在与未来的中小学校顾绣传承师资,使顾绣薪火相传。学校始终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使命,认真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传承工作。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顾绣)在学校揭牌成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


学生生活园区管理中心于201910月成立学生生活园区党建服务中心,将学生党建工作深入生活园区,不断落实“找组织、亮身份、严管理、强教育、促交流、搭平台、做贡献”等七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三全育人的体制机制,强化党建的龙头作用;在园区内完成党员注册报到,并以多种形式公示党员身份和信息,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题沙龙、书记圆桌派等活动,搭建党员的学习交流平台,加强园区党支部的互动和交流;设立党员先锋岗,进一步发挥园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互助互励教育、朋辈引领作用;开展“爱心心愿”认领项目,组织党员以实际行动“带动一个楼层、影响一个楼宇、辐射一片园区”,引导学生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教育电视台、东方网、中国新闻报、劳动观察报等对党建服务中心、垃圾分类等相关工作做了专题报道,上海纪实频道《科技2019》栏目播放了专题纪录片。


党建服务中心成立



主题党日活动


    博物馆新馆开放《上海师范博物馆今日正式开放!海量珍贵藏品等你观看》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短时间阅读量超过1.5万人次,转发评论上千条;文汇报、上海徐汇等主流媒体均对新馆开放进行报道;文汇报新闻被“学习强国”APP平台上海学习平台以《上师大博物馆新馆开放,近百件文物首次展出》为题全文转载,同时发布《上海师范大学博物馆宣传片》无剪辑全片


学习强国全文转载新闻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行政楼801室
邮编:200234 电话:64322620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