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理论教学研究管理。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步伐,挖掘和运用通识教育课、公共基础课等综合素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积极开展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营造理论氛围;充分发挥学校思研会的组织作用,做好课题申报和管理。强调底线防守,探索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执行对教师教学考核、教材使用、教学过程的督导。


1-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我校积极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着眼“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特征,紧扣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三大核心要素,推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线上讨论和互助性研修相结合、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相结合,让“形势与政策”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坎里。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校按照“优中选优”原则,在校级层面成立“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从一线辅导员中遴选一批具有相关学科背景、教学能力强的辅导员骨干教师作为“形势与政策”课专职讲师,同时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商学院、哲学与法政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学院知名教授、专家作为兼职讲师,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目前有讲师40余名。学校还邀请上海市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上海市青教赛一等奖获奖教师对“形势与政策”课讲师进行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同时组织讲师团成员赴上海自贸区、中国商飞等地开展现场教研活动,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落实课前备课、课中听课、课后评课等教学制度,自2017年课程优化改革以来,所有讲师评教得分优秀率为100%。师资队伍改革成效显著,在近三年的上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展示活动中已有6名讲师先后获得上海市奖,越来越多的辅导员通过“形势与政策”课走上了讲台,踏上了专业化的道路。

在教材建设方面,学校坚持问题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大政方针为主线,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设置为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四大模块。每个模块由相应领域专家和专业出生的辅导员共同确定教学专题、制定教学大纲并制作讲义和课件。学校在教材建设方面坚持“零时差”更新教材和课件,在第一时间内将国内外热点事件和变化态势更新到已有的课件当中,实现教材常用常新的效果。此外,学校还开设专题研讨会,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教材建设指引,在突出重点、把握方向的基础之上保障教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全校公选课系统,在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授课教师的基础之上,打破学科、专业限制进行选课,增强了“形势与政策”课对大学生的“粘性”。在课程形式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托“上海师范大学网络课程平台”,开展线上学习交流,制定完善的线上学习考核标准。此外,还把课堂从教室延伸到专业实践场所,在授课的同时实现与专业实践的互补,生灵活现地增强授课效果。在课程考核上,将考核内容设定为出勤情况、网络学习、小组汇报、期末考试等部分,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切实保障“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积极申报思政课改项目。以成功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契机,强化马学科对思政课的支撑,深化推进以“知信行”为导向的覆盖全员全课程的思政课改革,成功申报2019年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基于3+1+1课程结构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学校还为博、硕士研究生开设思想政治类课程共计5门,其中包括博士生开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1学分;学术型硕士生统一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另外文科类硕士生开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理科类硕士生开设《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专业学位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或《自然辩证法概论》2学分。

    2017年以来我校“形势与政策”课改革成效显著。2018823日,教育部官网以《上海师范大学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为题,201874日,新华社以《上海师大:着力加强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建设》为题,2018515日上海市教委以《上海师范大学加强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为题,专题报道了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和专业化建设成效。此外,我校越来越多的辅导员也通过“形势与政策”课走上了讲台,提升了专业化素养。在近三年的上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比赛中已经累计有5位讲师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名,其中在2018年上海市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活动比赛中,来自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陈琳和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戴宁宁老师荣获二、三等奖,为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心助力。我校将继续坚持聚焦关键环节、突出问题导向、着眼价值引领、强化合力育人的理念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打造同心同向同行的育人环境,将“形势与政策”课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学校学习传达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研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专题




思政课小班讨论


歌声里的信仰 学校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


形势与政策讲师指导专家


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


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上


专家为形势与政策课点评


“上海教育”报道我校“课程思政”改革


教育部报道我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教育部官网报道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新举措


新华社报道我校开展“形势与政策”课建设


我校教师在2018年上海市形势与政策比赛中获奖


美术学院赴普陀区文化馆进行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


音乐学院赴红旗博物馆进行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



1-2-5

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制定《上海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成立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校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办公室。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单位,开设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坊,研究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标准,形成教学指南和教学实施规范。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施以知信行为导向的思政课改革初见成效:一是创新教学形式,覆盖全员全课程;二是聚焦重点难点,首推小班讨论模式;三是优化机制体制,搭建协同平台。以获批上海市高校首批示范马院为契机,深化思政课改革;以市级精品课程《思修》、《毛中特》为示范,引领课程建设;以名师工作室为抓手,培养青年教学骨干;以院级本科教学建设项目为推动,鼓励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分层分类“中国系列”课程体系。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构建涵盖思政课必修课程《闻道中国》、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中国与世界》、师范生教育特色课程《中国教育:教育家与民族复兴》等分层分类“中国系列”课程体系。《中国教育:教育家与民族复兴》立足学校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围绕卓越教师培养要求,面向全体师范生,使师范生感悟近百年中国教育与民族独立、民族复兴道路息息相关的历史。发挥各类课程育人功能。2017年5月,学校印发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的通知,优先支持建设由国家教学名师卢家楣教授开设的《祝你成功心理学》等十门综合素养培育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史》等十一门专业示范课程。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修订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从教学环节全面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加强教师培训,切实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实现试点课程育人全过程指导;加强激励评价保障,注重以学生评教为导向,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形成课程育人有效机制。推进人文与传播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整体改革试点。遴选形成“中国与世界”“国学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三大系列课程试点,开展课程思政日常培训,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举办“学思琴歌 乐动心声”学思湖音乐岛湖畔系列音乐会,打造思政教育品牌项目,拓宽课程思政新模式。2018年下半年开学之际,校党委书记滕建勇走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为对外、建工、旅游、人文、商、数理、体育、外语、信机等9个学院近百名新生上了一堂引人入胜、深富内涵的思政课。邀请教学能力优异、工作业绩突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人生导师”队伍,通过专题化、多样化设计,引领青年学子,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严格课堂教学规范和要求。制定《上海师范大学教学工作规范》,明确教学过程规范和要求,注意讲授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文明伦理道德的一致性,杜绝庸俗、不健康的内容进入课堂。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修订各类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加强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培训,实现课程育人全过程指导。建立听课制度,注重以学生评教为导向,实施师德“一票否决”。

20187月以来,学校团委积极响应团中央、上海团市委号召,开展“青年大学习”系列活动,认真发动基层团员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前期,已通过校院两级主要学生干部培训班面向团学骨干学生,举办专题辅导报告3场,开展团员青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征文暨演讲比赛1场;开展校院两级专题学习会20场;发动300余个学生团队参与到“党的诞生地”——上海百万青少年红色大寻访活动中去。学院团委、研究生团工委共组织召开300余场主题团日活动,参与学生人次达20000余人,以团支部为单位,广泛开展学习座谈、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网上测评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掀起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大学习”的一波热潮。926日,“青年大学习”行动上海师范大学团干部专题学习会在奉贤校区图文九楼报告厅举行。校院两级专兼职团干部、研本主要学生骨干,共100余人参加了学习会。1018日至19日,2018年“青年大学习”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工作胜任能力培训班在徐汇校区香樟苑多功能厅顺利举行。本次培训班是校团委近些年在团干部培训方面首次与上海团校进行的合作新模式。校院两级专兼职团干部,研究生团总支书记,部分学生骨干参加此次培训班。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建设项目第一次工作坊


人文与传播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培训班开班典礼


教育学院教师专题研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闻道中国  吴景平教授来校开设专题讲座


闻道中国 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系列讲座开讲


中国教育报:上海师范大学:15门课首试“课程思政”


新民晚报:上师大改变思政教育粗放作业模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文汇报:上海师范大学开设百场“人生导师”专题沙龙,改变思政教育方式和载体


中国新闻网:上海师大成立“香樟树下”网络思政工作室


东方网:《闻道中国》开讲 上海师大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


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师大把思政课堂搬上“音乐岛”


1-2-6

开展2017年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以问卷调查形式共发放教师和学生问卷千余份,举行2场教师座谈会和3场学生座谈会;做好重要节点舆情上报工作,提供学校简报素材6份。20184月,教师工作部与开展了2018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在调研基础上形成《思政状况调查报告》。201811月,教育工作部配合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对我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进行调研,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撰写了《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发挥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优势,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提供学科支撑。构建学科融合、团队协作、多地实践、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全国大中小课程德育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师德评价和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设。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会为平台,做好上海学校德育课题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加大对党建研究、学校德育等各级各类课题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会为平台,依托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骨干,共报送4名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哲社骨干研修班学习,11名骨干教师参加市哲社骨干研修班学习,1名骨干教师参加市中青年理论骨干学习研讨班学习。

为及时准确掌握我校学生返校后思想动态,更好地发挥学院在服务学生方面的引导作用,每个新学期伊始,学工部都会开展新学期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工作。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假期动态,如:所思、所想、所做、所得等;学习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困难等特殊学生情况;假期学生突发情况及学院相关处理,如:家庭变故、重大疾病、突发事件等;学院学生新学期对学校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意见、建议。各学院都会结合围绕上述调研内容,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假期动态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归纳,在学院上报的基础上,学工部思政办汇总整理后报送校办。除了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外,各学院每位辅导员学期初都会走访学生宿舍,学生干部都会配合走访,走访内容包括:所带年级班级学生的生病等突发情况、家庭情况、学业情况、心理情况,学生的新学期愿望及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建议等。切实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关心点,全面关心、关爱、关注学生。通过思想动态的调研,学院和学校及时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感和所想,在调研中,辅导员和所带学生进行了近距离地交流,拉近了师生的关系。对于学生假期遇到的问题,学院在第一时间做到了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为新学期学院和学校工作针对性。

    校团委定期开展青年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坚持“主动分析、积极应对,有效引导”工作机制,通过“数据知道”微调研新型模式,内容涵盖大学生对个人气质与审美的看法、大学生网络英语学习情况、大学生阅读情况、大学生校内自主学习地点等内容的调研,用扁平化、可视化方式提供各项工作开展依据,以小数据铺设大服务。在新学期开学时,定期做好新学期思想动态调研,了解掌握寒暑假期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新学期规划和安排。在新生入学时,通过智慧校园平台进行问卷调研普查,掌握新生基本情况,包括思想特征、行为习惯、特长爱好等;了解新生对于学校和专业的认可和期待、对学习和未来职业的规划;了解新生对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愿景和期待;了解新生在入学前的困惑以及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憧憬,更好地满足新生们初入大学各方面的需求,为学校提供一份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学校各部门工作提供改进意见。


教师座谈会第一场记录


教师座谈会第二场记录


学生座谈会第一场记录


学生座谈会第二场记录


学生座谈会第三场记录


市哲社骨干教师研修班合照


1-2-7

加强学术活动管理。修订《上海师范大学学术活动管理办法》,按照“一会一报”制、“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督”原则,规范学术报告与专题讲座活动,加强学术报告与专题讲座的管理,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学术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立了规范的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我校各单位主办人文社会科学国内、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程序和办会质量,明确职能部门和会议主办单位的职责。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实行三级管理、职能部门协调管理的多级协调管理制度,会议主办人提交会议材料,二级学院部门审核后,按照会议类型(国内会议、国际会议)提交至国际交流处或宣传部审核,社科处备案,保证学术会议或学术讲座的质量。

规范教材选用管理。严格执行《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规范教材选用的程序。教材选用须经过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审核与评估,严格把关、全面审查,做好管理环节的档案记录。建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目录制度,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优先选用国家公布的教材目录。加强教材进口管理,要在保证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合理选用国外原版教材。要求各专业负责人每学期举行一次教材选用教研活动,学院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一年一次对教师所选用的教材进行评估,并征求学生对使用教材的意见。

    对外汉语学院是一个集留学生教育、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教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博士生教育于一体,教学与科研并重,功能完备的二级学院,是国务院侨办的华文教育基地,拥有上海市重点学科“对外汉语”。因此,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建立规范的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论坛、研讨会以及讲座等相关活动的审核管理制度,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态势。2017年与2018年间,学院多次在党政联席会上讨论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听取专业负责人、行政人员及教师的意见与建议。经过多方协商、反复讨论与修改,从而制定了一套符合本院实际情况、体系完备、公开透明的审核管理制度。


    附件:     

    1.上海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相关机构情况说明.pdf

    2.上海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建设项目名单.pdf

    3.思政工作坊情况.pdf    

    4.《闻道中国》(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安排.pdf

    5.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混合式教学.pdf

    6.媒体相关新闻报道汇总.pdf

    7.上海师范大学教学工作规范.pdf

    8.上海师范大学学术活动管理办法.pdf

    9.上海师范大学教室使用规定.pdf

    10.关于本科教材选用管理办法.pdf     

    11.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学术活动管理办法(2018).pdf

     12.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讲座管理办法(2018).pdf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行政楼801室
邮编:200234 电话:64322620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