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按照“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着力提升师生文明素质和校园文明程度,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引导和教育广大师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文明修身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师生道德素养。注重典型宣传,创新形式载体,积极营造文明和谐、昂扬向上的良好局面和精神风貌。


1-5-12

为进一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上海师范大学《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方案》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学校以提升学生文明素养为旨要,开展德育实践创新项目以及“文明修身”之文明素养提升主题系列活动。

一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聚焦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结合本学院学生的需求导向和专业特点开展具有学院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我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二是通过“文明修身”在教室(或课堂)、在寝室(或园区)、在图书馆、在网络、在考场、在食堂、在课外(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将个人行为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浸润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是注重文明修身主题教育规范化。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对文明修身主题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同时要根据学院专业特色、学生特点,依据不同年级特征,设计形成分年级的文明修身主题教育的活动指南,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聚焦文明修身主题教育核心要素。聚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核心要素,将培育和践行价值观融入主题教育。在爱国方面,要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敬业方面,要深入开展学风建设、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学生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在诚信方面,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开展诚信考试、诚信签约、诚信贷款等教育,培养学生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在友善方面,要以班级同学关系、宿舍人际关系为基础开展教育,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五是丰富文明修身主题教育载体。挖掘重大节日、重要仪式中的丰富教育资源,通过仪式教育、集中宣讲、情景剧场等形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润物细无声。

六是凸显文明修身榜样引领。发挥研究生、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少数民族导生、退伍兵等群体的示范作用,加强朋辈教育,引领广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通过打造“思政教育与品德培养”“实践教育与能力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三大平台,推动情景教育、仪式教育、分享教育、朋辈教育、网络教育“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探索三圈三全十育人体系,提升思政教育效能。

学校以“人生导师”项目为抓手,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准确把握学生发展需求,将普遍需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整合校内外专家、专业师资和校友的育人资源,实施“人生导师领航计划”项目,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突破传统的讲座模式,授课地点选择气氛轻松的校园咖啡厅,授课的形式以师生“互动式对话”取代知识的单向输出,导师和学生围坐一圈品茶聊人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从20173月至今先后邀请了国家级教学名师2位、上海市教学名师5位、知名教授34位、副教授9位、中小学特级校长和教师11位、优秀校友27位、知名企业职业经理人25位。 1115日,“人生导师”2.0版本正式上线,全校学生提名自己喜欢的导师做客主题沙龙,就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给予个性化和精细化的指导。活动举办至今,已经开设152场,参与学生达2280人次。“人生导师”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了思政教育精准滴灌,新华社、文汇报、新民晚报、青年报、上观新闻、中青在线、东方网等都进行了专题报道。

学校打造香樟树下网络思政工作室,延展思政教育平台。着力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扶持校院两级工作室,支持和培育网络文化工作室建设,制定和传播符合青年特点的网络文化产品。2017年先后推出“成长有约”分享式访谈栏目,围绕“我身边的校训故事”“师大学子的中国梦”等主题,邀请优秀校友、思想政治工作干部、行业精英和学生骨干等做客《成长有约》演播现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全互动传播”和“全时传播”,打造时时处处的育人空间。依托德育实践创新项目专项研究,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通过剪纸、书法、海报、歌曲、红色旅游路线设计、红色经典闪读等形式真情传递和演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理解青年责任。孵化思政工作教师个人网络工作室,成立“寂然说”和“琳距离”网络文化工作室,形成网络直播间、微信公众号、社团、特色课程相支持的“四维”网络思政工作探索,引领学生讲好青年故事,传扬师大精神,发出时代之音。

着力构建“一心双环”格局,营造优秀社团文化。2017年,学校社团活动涵盖理论学习、文体艺术、科研创业、公益实践等多个类型,累计日常活动1000余场,大型讲座、活动、赛事等活动100余场,吸引7000余人积极参与,使社团成为高校文化建设中颇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群体。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主题的百团招新暨社团文化季中,全校111个社团共同招新,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在此次社团文化季中,成功开展了“游园会活动”,55个社团以设摊、路演等形式展示社团的特色与文化。社团文化季以“一期一会,新生不息”为主题的社联十周年纪念晚会暨社团文化季闭幕式结束,学校学生社团代表及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代表共赴盛宴,加强学生艺术修养的对外交流。另外,春季也开展“百团招新”,保持社团新鲜血液不断输入。

校团委从社团角度出发,把握理论学习型社团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引领性等特性,要求相关学术类社团定期与社员开展社团活动、交流相关内容,同时扶持社团开设相关内容的大型实践类活动,面向全体上海师大学子展示社团研究成果。我校目前共有理论学习型社团5个,分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会、致承国学社、纵横史学社、陶行知学习研究会、清和国际关系学会。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以下简称中特会)为例,要求社团立足于大学生这一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理论学习的主体性,社团日常活动围绕时政热点进行理论学习,加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创造性。在我校团委扶持下,结合上海师大的培养教师特色,社团也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品牌活动,以培养学生走入第二课堂的实践能力为目的,特会以讲师团的形式,开展暑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实践课堂的活动

以社团作为传播媒介、社团活动作为传播形式,上海师大不断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团,并从社团有所发散。

学校组织“三下乡”外出社会实践考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云南、江西、新疆、四川、井冈山、赣粤、甘肃9条线路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师大学子不断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沿线学校进行爱心义教和捐赠,树立互助友善的价值取向。云南团走访当地学校和敬老院,体验传统文化。在云南宁洱,实践团创办爱心学校,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江西团开展留守儿童心理拓展训练、支教及考察调研活动。新疆团通过考察、体验等形式重走丝绸之路。创新创业的夏令营四川绵阳团,从实验院到“两弹城”基地再到中国科技城创新中心感受浓郁的学术氛围。井冈山实践团前往红色根据地,以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结合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贵州遵义实践团参观红色景点,考察农村薄弱小学,助力精准扶贫。同样在遵义,师大泊乐合唱团打造艺术课程,调研西部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广东实践团南下深圳、厦门,参观文创产业,培养创新意识。在延安,实践团开展“青春闪读”,通过调研和访谈推广新时代延安精神。在甘肃玉门,实践团成员搭上“复兴号”列车,进行“快闪合唱”,“闪读”青春作品,致敬人民英雄,弘扬五四精神。商学院赣粤团途径多个红色根据地至深圳考察研究不同历史时期青年的奋斗。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宣讲团的甘肃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2017年全国两会精神”,向沿线小学教师进行理论宣讲。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实践团开展红色宣讲,走访贫困家庭,贯彻“中国精神”。长三角实践团考察各生态环境保护地区,关注环境治理情况,将环保理念化为实际行动。在活动中,定期收取通讯稿、新闻稿、成果册等材料,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同时确保质量和水平。我校112名学生和15名指导教师组建的9支团队历经了15203公里和669小时车程,旨在用脚步丈量社会,通过基层服务和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社会风貌,在实践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三下乡”活动中,我校为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了红色教育、爱心支教、调研访谈、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大学生志愿者们拓宽了视野格局,也让他们有机会为乡村经济和文化振兴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爱心学校作为上海师范大学的传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薪火相传二十五年。项目有机结合了社会需要和师范特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身的平台,也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新时代大学生。

2018年寒假我校共开办爱心学校114所,其中44所于本市开办,70所遍布全国各地,2018年暑假的爱心学校共计148所,累计教员1745名,开展5796课时。各爱心学校通过开展别开生面、极富特色的课程,以多种课堂形式为孩子们的假期画上浓浓一笔。暑期爱心学校的足迹更是延至了海外,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我校学子走入印度尼西亚的课堂,带去中国文化的熏陶,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此外,我校首次于上海市总工会合作,与中国电信、东方卫视等10家企业单位合办亲子工作室,陪伴着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安全,快乐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暑期。

我校对于爱心学校的开展高度重视。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整合我校16个学院的爱心学校类项目汇总表、开展爱心学校培训,为每一位教员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打下基础。活动开展过程中,定期收取通讯稿和照片,生动地记录下发光发热的师大学子。在项目结束后,收取爱心学校项目鉴定表、成果册等材料,保证项目能够得到及时的总结回顾。我校在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同时,还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爱心学校的三尺讲台之上,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育人准则。

爱心学校作为带头的标杆项目,引领每一位师大学子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用年轻缔造风采,用爱心诠释未来,彰显当代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为引领广大研究生同学自觉学习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我校结合研究生特点,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线上线下联动,在研究生中推出“5S”(Speak——“时代最强音”、Stride——“走进新时代”、Study——“原汁原味读、原原本本学、绘声绘色讲”、Share——“读书分享会”、Show——“学习有声”直播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活动,提升了研究生思政教育效度,增强了学习宣传教育的时代感、实效性、吸引力和黏着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反响。

20181月,该活动获得教育部思政司“‘大学生点赞新时代’全国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网络接力活动”全国优秀组织奖,是沪上获奖的四所高校中唯一一所市属院校。20184月,该活动入选上海市教委《上海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典型案例集》,是我校唯一入选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案例。


文明修身海报


宣传文明修身六在活动:在教室、在网络、在图书馆、在食堂、在寝室、在考场


文明修身发起三不倡议


学生功能活动室



国家级教学名师汪青松加入人生导师队伍


王全喜—上海市教学名师(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走好大学人生路)


“成长有约”校训精神分享会嘉宾


“成长有约”校训精神分享会访谈


“香樟树下”网络思政工作室成立


“寂然说”网络思政工作室开展活动 




第十五届社团文化季开幕式暨百团招新俯瞰图


社团游园会活动


“三下乡”实践团赴甘肃


“三下乡”实践团赴江西


学生宿舍改造引发广泛关注


    附件:

    1.上海师范大学社团管理条例总则.pdf

    2.春季招新策划案.pdf

     3.春季招新参与社团名单.pdf

     4.社联十周年纪念晚会暨第十五届社团文化季闭幕式策划案.pdf

     5.云南团 团队总结.pdf

     6.社团游园会策划案.pdf

     7.游园会名单.pdf

     8.第十五届社团文化季开幕式暨百团招新策划案.pdf

     9.“三下乡”外出社会实践考察概述.pdf

     10.甘肃团 团队总结.pdf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行政楼801室
邮编:200234 电话:64322620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