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两年来,学校依托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宣传,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领导批示,成果丰硕。
学校广大教师踊跃申报各类科研项目,项目申报数和立项数稳步上升。两年来,学校共获得人文社科类国家级项目9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8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库2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成果奖励32项,郑克鲁教授获第十四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贡献奖。科学研究不仅注重量的增加,更重视质的提高。注重科研服务,开展高校青少年科学实践工作站建设,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服务的成绩显著。高峰高原学科稳步前进,2017-2018年高峰高原学科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项目72项,其中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发表论文591篇,其中56篇A类论文,著作44部。
加强应用文科研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围绕“应用文科振兴计划”五大平台的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报告的提交、报送以及评价机制。2017-2018年我校向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反映》、《决策参考信息》和教卫党委党办等报送50篇内参报告。截至目前,有14份决策咨询研究报告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纳或被领导批示。
学校努力加强各级各类平台建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校级层面的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对应用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予以重点扶持。积极推进协同创新。鼓励我校教师走出去,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合作共建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平台。继续打造高端咨询平台。已有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等都按照预定目标积极进行建设和研究,成功主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学校与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上海市人大法工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联合挂牌成立了“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围绕全球城市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出思想、谋战略、提对策,争取在城市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为上海乃至世界城市的发展提供知识、智力和技术支持。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取得新突破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
学校教授书稿入选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学校获3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创下新高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排名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名单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排名
4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 立项数创历史新高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我校获批26项 全国排名再创历史
举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世界城市化转型研究”开题论证会
召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道路自信”学术研讨会
举行南部非洲工业化及中国与南部非洲产能合作国际研讨会
举行全球语境下的奥维德国际会议——奥维德逝世两千年纪念会议
举行“变迁社会中的人类发展:生物与环境因素”研讨会
举行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
召开上海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暨“特大城市治理中的行政法问题”研讨会
举行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
举行第十届全国典籍翻译学术研讨会在
学校成为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
7-2
两年来,学校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凸显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广大师生不断提升师德修养,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中产生一批社会影响广泛、受到国家级和市级表彰的优秀教师代表和优秀学生代表。
教育学院卢家楣教授荣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称号。 已在上海师大求学执教三十八个春秋的卢家楣教授,虽然已是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却依然风风火火地忙碌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第一线,显现出超越年龄的充沛精力。几十年来,他就是这样怀着对学生的关爱与满腔热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诠释了一名教学名师的境界与担当。
杨德广教授获评2018年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老校长杨德广热心公益活动,慷慨解囊帮困助学。在退休后将多年积累的书稿费、讲课费及变卖房产费共计300万元,成立“杨德广帮困奖学金”,资助千名贫困生,完成学业。2012年,杨德广共筹资200万元,用于资助甘肃、四川等西部地区小学生营养午餐。为此,他连续四年跋山涉水,亲自前往两地送上善款,前后共有3000多名贫困生受益。2013年,杨德广筹集150万元,发起“西部地区‘一对一’帮困助学”活动。2014年建立“阳光慈善之家”,资助西部地区高中阶段的优秀贫困生,每人一次性奖励人民币2000元。三年来共资助了800多名学生,为支持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2015年他自购6000棵树苗赠送给3所大学,并在宝山等地种植了10万多株竹柳。2012至2017年,每年将15万元帮困奖学金发给受助学生,八年来,共计捐赠120万元。
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傅欣教育援藏3年,被国务院授予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傅欣在家庭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在家人的支持下仍选择接受援藏任务。作为上海首次“组团式”援藏教育工作队的队长,他提前进藏为团队“打前站”,不到两个月就完成制度建设,帮助援藏支教教师团队迅速完成自身及与当地师生的融合。作为一名“80后”,在傅欣身上既有老一辈援藏干部吃苦耐劳的品质,也有年轻一代勇于开拓、敢于担当的精神。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傅欣家庭和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萧萍两个家庭获评“礼乐我家最美我家”暨2017年度“海上最美家庭”。寻找“海上最美家庭”活动是本市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以全市街镇“家庭文明建设指导服务中心”及居村委“妇女之家”为平台开展寻找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涌现了一大批践行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典型,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人文与传播学院吴玮荣获“2017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誉称号。工作六年,她始终奋战在心理工作一线,作为学生背后生命和思想健康的“守门人”,吴玮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曾赴美国、台湾等高校进行访学,利用所学在校园中播撒心理健康知识、化解心理危机,所带学生团体辅导项目荣获“2015年度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团队心理辅导案例”,获评2016年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8月11日《解放日报》06版“申城校园引航员”栏目以《陪跑“问题学生”,常做心灵体操》为题报道吴玮工作事迹。
卢家楣教授荣获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称号
老校长杨德广获评第十届中华慈善楷模
金黎琼荣获“2016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万颖教授荣获“2015-2016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傅欣获评“2016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傅欣获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萧萍家庭获2017年度“海上最美家庭”
李明艳事迹入选“2016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十佳好人好事”
吴玮当选“2017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上海师范大学推进二级治理激发办学活力
人民网:上海师范大学:六方面提升二级单位党组织整体功能
新华社:我爱我生——上海师范大学教师孙雅艳用爱点亮学生心灵
中国教育报:上海师范大学:15门课首试“课程思政”
光明日报:校园原创话剧《师说》首演
解放日报:借力综改求创新追求一流上水平上海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在改革中不断创新提升
文汇报:上海师范大学将学生专业实践纳入思政体系——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新民晚报:上师大改变思政教育粗放作业模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文汇报:上海师范大学开设百场“人生导师”专题沙龙,改变思政教育方式和载体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成立
中国新闻网:上海师大成立“香樟树下”网络思政工作室
文汇报:世界首部英译本《黄帝外经》出版
东方网:《闻道中国》开讲上海师大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
中国新闻网:上海师范大学:“文化使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解放日报:动物园发现2毫米长小甲虫,这是人类历史上无记录的全新物种
中国新闻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花落”上海
中国新闻网:上师大“音乐教育名师讲堂”正式启动
解放日报:上海师大教师吴玮走过曲折心路,用科学的心理辅导化解校园心理危机?
文汇报:2017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系列活动启动,让非遗传承迈开青春的脚步
上观新闻:贺宝根:是教授也是烈士,十年不见仍是学生心里永远的“宝宝老师”
上海观察:12个老中青教师和校友讲故事,送给临行毕业生一堂“励志课”
上海观察:一张脱胎于1920年的地图,“揭密”中国共产党为何诞生于上海
上海教卫党建网:上海师范大学:突出重点夯实基础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上海教卫党建网:上海师范大学:学深、悟透、做实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上海教卫党建网:上海师范大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
上海教卫党建网:深学实做建制度——上海师范大学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
上海教育新闻网:上师大启动“五自”平台 研究生思政教育显成效
上海教育新闻网: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上海师大德育实践“多点开花”
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师大把思政课堂搬上“音乐岛”
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师大开通思政教育微信平台营造“代入感”教育情境
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师范大学:以“师道永恒”为核心
上海教育:第四届长三角教师教育联盟工作会议暨教师教育创新发展论坛举行
社会科学报网:发掘教育伦理价值关注师德建设 ——中国特色教师道德话语体系高端学术研讨会举行
7-3
学校积极参与、承办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屡获表彰。同时,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处置迅速得当,维护了社会稳定。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国际教师教育中心”申办成功。在市政府、市教委的领导下,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主的“教师教育中心(筹)”经过三年的策划、考察、申报等一系列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7年11月4日召开的第39届全体会议以“无辩论”通过的方式,决议在上海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成为落户上海的首家联合国二类机构。该机构的设立对于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参与全球治理、扩大上海的国际影响、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第二轮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成功启动。2017年9月,学校主办的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第二轮交流成功启动,预计至2018年1月,两轮项目将互派两国中小学教师共计约540人次。该项目是近年来中英人文交流机制及教育合作领域的一个新亮点,也是第一个由我国向发达国家进行教育输出的成功范例。
3.2017年,学校留学生在上海市举办的多项赛事中连创佳绩、捷报频传,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也彰显了学校留学生教育的综合能力和实力。
2017年11月12日,由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指导,上海音乐家协会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二届“长风杯”新上海人歌手大赛决赛拉开了帷幕,学校波兰留学生百勇晴和喀麦隆留学生何浩德从16个国家3163名中外新上海人中脱颖而出,站上决赛的舞台,最终分别获得铜奖和最佳风采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2017年11月18日,第二届“华夏杯”中文演讲比赛决赛在上海纽约大学举行。此次演讲比赛共有来自沪上10余所高校22个国家的130多位留学生报名参加,最终共有47名优秀选手获得决赛资格,学校共有5名留学生进入决赛。其中印度尼西亚留学生连爱妮获初级组第二名,法国留学生梁敏仪获中级组第二名,韩国留学生李松美获高级组第三名。
2017年11月19日,“隽永诗文,友谊之歌”——上海市2017年留学生中国诗文诵读大会决赛暨展演活动在杨浦区少年宫顺利举行。该活动由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语委指导,由市语测中心、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杨浦区精神文明办、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共同主办。学校塔吉克斯坦留学生苏博精彩演绎《月下独酌》获得三等奖,南非、加纳、蒙古、韩国、越南留学生范康文、娜娜、可可、娜娜、金娜莱、越祯集体诵读《纸船》获得二等奖。塞拉利昂留学生作为喜马拉雅平台网络人气第一的选手在决赛舞台上朗诵《将进酒》,给全场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经上海电视台和央视新闻网多次报道后,季瑞拉脱颖而出,在微博的点击率超过了25万。学校也获得优秀组织奖。
4.世界语国际微电影大赛是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一项活动,2017年是第二届微电影大赛,今年的比赛同时也为纪念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博士逝世100周年。柴门霍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人类历史上杰出个人之一,他创造世界语的初衷就是希望有一个和平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相互尊重的世界。国际世界语协会将2017年命名为“柴门霍夫”年,“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就是“柴门霍夫”年的重要活动之一。2017年10月28日,外国语学院作为“上海世界语中心”的挂牌单位,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主办单位的委托,承办今年的“世界语微电影大赛获奖影片展映及交流活动”。近年来,外国语学院为世界语的推广做了大量工作,在学生中培养了一批世界语爱好者。
5.2017年10月28日,2017年“未来杯”上海市高中阶段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决赛及颁奖仪式,在学校徐汇校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主办,共青团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学生会承办。“未来杯”上海市高中阶段学生课外活动竞赛(简称“未来杯”)是从组织育人、实践育人角度出发,由市、区、校三级联动,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市级实践活动项目平台。今年5月以来,全市共有一千余名学生带来的近300个社会实践项目参与角逐,通过校级、区级层层选拔,共有志愿公益类、社会调查类、寻访体验类等三个大类共计149个项目进入决赛。最终,经过专家评审团的紧张评议,决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26个、三等奖120个。为了保证比赛的顺利开展,学校严格筛选,共招募了来自不同学院的123名优秀志愿者。此次志愿者活动中,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用微笑、用赤诚、用热情展现了上海师范大学志愿者的风采。
6.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品牌活动,2017年学校承办首届“上海诗词大会”。本次诗词大赛自2017年上半年启动以来,反响热烈,广受上海市民朋友们喜爱,经过各区县、单位的选拔,共有150余人参加了复赛,再经过预决赛的选拔,最终共有12名选手来到决赛现场角逐冠军,他们有来自高校的大学生,有来自中小学的老师,还有社区工作者。担任大会评委的是《中国诗词大会》核心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人文学院副院长方笑一,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博导周兴陆以及《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博导李定广。通过“个人挑战赛”、“双人对决赛”(“飞花令”)和“擂主争霸赛”三个环节的比拼,学校大三学生王心洁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本届上海诗词大会是由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作家协会联合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和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承办。作为第三届上海市民诗歌节系列活动之一,不仅丰富活跃了校园文化,更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修养,提升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了文化自信。
7.博物馆结合2017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携手续教育学院经过长达半年的精心策划、撰写和反复修改文本内容和形式设计,于2017年5月16日,在博物馆新馆所在地——艺苑楼展厅策划举办“方寸之间,追慕先贤——上海师大名师先贤、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肖像印展”。展览精选展上师大名师先贤和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肖像印作品共55方,用富有汉画像石效果的肖像印创造性地再现名师先贤、文化英杰的特征、形象和神韵,极富艺术感染力。同时,独特的展览内容,也为弘扬中华传统篆刻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展览自开幕以来吸引了校内外师生、篆刻艺术爱好者和社区观众共计2000余人参观,东方网、上海教育新闻网、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官网、周到上海、土豆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8. 11月5日至1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参与工作,在准备阶段,校团委及各职能部门密切合作,以“专业化服务、精细化管理、人性化运作”的志愿管理理念,有序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以高标准、高要求选拔志愿者。经过层层选拔,共200名来自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志愿者。与此同时,围绕“进博文化”这一核心思想,我校除提供200名会期服务岗位志愿者参与场馆服务之外,还提供城市文明志愿者74名,进博会地铁志愿者41名,校园保障志愿者20名。他们在上海进入“进博会时间”后为整个进博会保驾护航,将进博会文化不仅传递给场馆内的志愿者,也透过城市文明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让进博文化进校园、进城市、进入每一个学生心中。
为使志愿者更清晰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更深刻地理解志愿服务的实质,成为一名优秀的进口博览会志愿者,我校组织开展3场培训分别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要内容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大意义、红十字基本知识、现场救护原则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护知识,新型国际关系等三个主题授课。此外,还邀请外国语学院专业教师为96名国家馆工作志愿者进行能力培训,帮助其掌握外宾沟通礼仪与英语沟通技巧,了解各国文化差异,提高同学们自身表达能力和英语口语应用能力。
在进博会志愿者工作中,我校进博会志愿者共有三类岗位,分别在位于招展处的国家展展台志愿者、运营统筹组的会务志愿者,以及证件管理中心志愿者。首批13名志愿者从9月13日开始在国家会展中心里的注册及证件管理中心进行服务。他们的工作岗位主要分布在数据处理组与证件管理组,协同保障做好六十万张证件的制作、管理、发放工作。50多天,他们与公安并肩作战,完成了60万张证件的制作、核对与发放工作。无论工作量有多大,他们都保持着极高的耐心和细心,从未出过纰漏。
国家展展台共有172名志愿者,其中来自我校的志愿者就有96名。他们需要完成签到、路线指引等工作,时而化身为观众和参展商之间的翻译,建立好沟通的桥梁,时而成为来宾们的专职摄影师,为他们记录珍贵又美妙的瞬间。会务组的10位志愿者早就开始熟悉各项会议议程,为每场项目的对接会做好会务工作,摆放粘贴席卡,帮助主办方整理和分发会议相关资料,发放同声翻译器等工作。
我校的各个岗位往往是最早到岗,最晚离岗,志愿者们依然乐此不疲,他们拿出更饱满的精神与斗志,以微笑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以流利的应答给他们最贴心的服务,同时做好一系列后勤工作。在这些天里,师大小橙子们用青春活力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海师大志愿者们以“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过硬、外语水平过硬、精神面貌过硬”四个过硬原则为自我要求,是一支 “靠得住、拉得出、干得漂亮”的志愿者团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国际教师教育中心”申办成功
学校主办的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第二轮交流成功启动
留学生参加上海市留学生诗文诵读大赛
“传统竞技健体魄,童年趣味悦身心”趣味运动会开幕式
上海诗词大会在学校举行
2017“未来杯”上海市高中阶段学生课外活动竞赛在学校举行
“茶与爱”国际世界微电影大赛
“花飞万里清樽共,艾香八方游园梦”中华文化月之游园会
上海师大名师先贤•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肖像印媒体报道
7-4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和上海市的号召,坚持贯彻落实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会议精神,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工作责任,细致扎实地开展援藏援疆干部人才选派管理工作,有力推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是严格组织把关,切实做好援藏援疆干部人才的选派工作。目前正在西藏、新疆工作的有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傅欣,援藏担任西藏日喀则市教育局副局长、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队长;教育学院教师王维臣,对口支援喀什大学教育学专业,并担任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在多年的对口支援工作中,学校援藏、援疆干部人才甘于奉献、勤奋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赢得前方指挥部和在援单位的高度评价,为对口支援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二是发挥“师范”特色,积极开展喀什地区双语骨干师资系列培训。学校精准对接喀什地区双语基础教育师资紧缺的矛盾需求,援建“喀什地区双语教学研究中心”,开展“双语教师骨干研修”系列培训的精品援疆项目。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全方位关心援藏援疆干部人才。学校党委与援藏援疆干部人才建立“专线联系”制度,从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关心爱护援疆干部人才。党委组织部、人事处、学院领导等定期进行家庭慰问,对援藏援疆干部人才的家庭、生活、工作予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尽力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以服务学校、共享教育为总揽,以奖优助学、支援西部为重点,开展“学校建设”“学科扶植”“教师发展”“学生培养”“西部教育”五大项目活动,校外教育扶贫公益子项目16项,涉及上海、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安徽等多个省市自治区,惠及数万人。2017年,举办“上善计划”西部教师来沪培训班两期,学员共计100人;“曙明计划”甘肃玉门小学骨干教师来沪培训一期,学员20人;实施“千元计划”15项;支持团委派出广西、甘肃研究生支教团15人;“伊顿-上师大”安龙项目选派师范生安龙支教实习11人。
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建“伊顿基金项目”,该专项基金定向用于贵州安龙一中教师来沪培训、师范生赴贵州顶岗教育实习、贵州安龙一中励志奖学金。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安龙一中无论在学生培养还是教师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7年高考中,安龙县文、理科状元皆是出自安龙一中,本科上线率也达到了历史新高。安龙一中顶岗实习项目缘起于人文与传播学院孙景尧教授在2005年亲自带着三位比较文学博士生到安龙一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英语教学。2006年开始,在伊顿基金“上师大—伊顿联合支持中西部教育”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确定建立安龙一中支教点,使这一活动得以长期开展从2006年至今,伊顿(中国)有限公司共计捐赠200余万元人民币。学校共派出支教学生117名,平均每届带班数50个,平均每届上课时数900节;来沪培训教师60余人;共发放奖学金10万元(2010年起),受益人数200人。
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还与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合作开展“曙明计划”已有八年,八年来,“曙明计划”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学生志愿者、支教志愿者策划的公益活动项目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2017年,曙明计划”这一品牌项目焕发新的生机、拓展新的领域——新增了甘肃省玉门市骨干教师来沪培训项目。
从2013年9月7日习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始,“一带一路”倡议便由中国辐射至全世界。全世界积极加入这个以共同发展成为利益和责任的命运共同体。2017年7月以“师大青年心,天山丝路行”为主题的上海师范大学三下乡新疆外出实践团队13名成员与3名带队老师响应建设号召,追寻着丝绸之路的历史足迹。三下乡团队的同学们来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感受到丝绸之路带来的服饰,建筑,宗教,贸易的历史变迁,丝路文化和历史背景,深刻意识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多方面的巨大变化。实践团还前往古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城市交河故城,感受了中国和西域文化的交融。同时与石河子大学的师生代表就“一学一做” 以及青年大学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为与担当开展交流座谈会。由一带一路从古至今的历史轨迹开始,热烈讨论了当代青年在一带一路上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实践团的同学们利用专业知识,查阅地图资料以手绘的方式展现了丝绸之路的路线及沿线的重要古迹及其历史。以生动形象的图画代替冗长的文字,以大学生独特青春的方式展示了丝绸之路历史风貌。在为期7天的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文化体验、扶贫义教等形式,在丝绸之路上奉献大学生的青春力量,挥洒他们的青春活力。
2017年,在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中,学校科学培训,组织全国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15名分赴广西、甘肃进行支教;选拔4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分赴西藏、河南、四川进行服务。同时组织、迎接全国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15名自广西、甘肃顺利返沪、组织经验交流;并积极选拔、招募全国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15名。支教期间,第十八、十九届志愿者人均周课时约为19课时,共承担64门课的教学任务。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共开展20项“千元计划”,其中广西9项,甘肃11项;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至今已开展4项“千元计划”。此外三届支教团成员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各项培训与志愿服务多项,共参与各级培训4次、校团委、团市委活动3项、当地志愿服务8项。学校志愿者的出色工作也受到多方关注与肯定。刘晓艺负责拍摄和剪辑制作的“支教老师为十九大加油”视频在十九大召开当日,被共青团中央推送于头条新闻并同步推送至团中央、哔哩哔哩视频等官方平台,百色电视台也滚动播出了整条视频。钱婷在上海团市委组织举办的2017“最美的国旗合影”活动中,组织学生拍摄的照片受到了大众关注,并被评为最美合影之一。10 月中旬,洪宸主持玉门市首届诗词大会,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玉门新闻对其创办的多彩阳光广播台进行全方位报道。
2017年,上海首次启动西藏自治区专招内地高校毕业生工作,学校第一时间召开工作部署会,制定工作方案,设立西藏专招专项奖学金,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宣讲会,并对西藏专招的31名选拔对象,实行“一生一策”优先指导、优先服务。经过政审、面谈、体检等环节,最终4名本科毕业生和4名硕士毕业生成功入选。本着“扶上马,送一程,关心一生”的思想,校领导亲自参加出征仪式,勉励西藏专招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亲自送西藏专招生进藏,并委托在藏工作的校友给予指导和帮助。
2017年11月11日,第二届中国与“一带一路”发展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商学院举行。本次会议是由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一带一路泛区域发展与合作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商学院承办,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专家、学者、学生参加会议。
2018年,在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中,我校科学培训,组织全国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15名分赴广西、甘肃进行支教;选拔4名同学奔赴云南、重庆等地进行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同时组织、迎接全国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15名自广西、甘肃顺利返沪、组织经验交流;并积极选拔、招募全国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15名。
支教期间,第十九、二十届志愿者人均周课时约为20课时,共承担六十余门课的教学任务。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共开展20项“千元计划”,其中广西9项,甘肃11项;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甘肃分队成功联络19名资助人、1家公益团队、1家爱心企业,帮助32名受助学生,发放助学金51200元,爱心物资约1万元,受惠学生达到5500人。广西分队共寻25位资助人,累计筹集资助80200余元、爱心物资约30000元,受益学生达1200人。截至目前,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已联系资助人36位,受助学生32名,共计获得资助金25600元。此外三届支教团成员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各项培训与志愿服务多项,共参与各级培训十余项。
我校志愿者的出色工作也受到多方关注与肯定。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中,刘晓艺负责拍摄和剪辑制作的“支教老师为十九大加油”视频在十九大召开当日,被共青团中央推送于头条新闻并同步推送至团中央、哔哩哔哩视频等官方平台,百色电视台也滚动播出了整条视频。钱婷在上海团市委组织举办的2017“最美的国旗合影”活动中,组织学生拍摄的照片受到了大众关注,并被评为最美合影之一。10 月中旬,洪宸主持玉门市首届诗词大会,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玉门新闻对其创办的多彩阳光广播台进行全方位报道。第二十届支教团中,甘肃分队截至目前,支教团7位成员共同参与了赤金峡第五届漂流文化旅游节、2018魔山挑战暨玉门国际越野赛、2018县域经济论坛会场服务、天境昌马首届国际艺术驻留节、玉门市铁人三项赛等5项志愿服务活动。并每周与当地团委开展环境保护等志愿工作。广西分队在刚刚开展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上,支教团成员主要参与了与会人员的接待工作,并同时参与了全国扶贫宣传交流会的与会人员接待工作。此外,在正式开展支教工作前,8位成员还分别在坡洪镇、那坡镇、玉凤镇、五村镇镇政府,根据团委安排,开展相关志愿工作。
自2010年教育部“国培计划”全面实施至今,学校“国培计划”项目经过积极申报、努力拓展、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目前项目已经覆盖“国培计划”语文学科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综合改革项目、名师领航项目以及农村校长助力工程项目,成为极少数获得如此多类型“国培计划”项目培训承办权的院校。为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培训100人。
选派干部赴遵义师范学院挂职及接收各方挂职干部、访问学者等工作。为贯彻落实《上海师范大学对口帮扶遵义师范学院协议书(2016-2020))》的相关精神,经校党委研究同意,2018年,推荐张君昊、张雷、方祖华、范兆飞四位同志到遵义师范学院挂职。在为期4个月的挂职工作中,4名同志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投入到挂职工作中,为遵义师院工学院在太仓搭建2个产业实习基地,分析找出国家新工科建设及工程认证介绍这条发展道路;对标国家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为遵义师院修订了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12项各类管理制度和办法,推出实践技能大赛、教学展示汇报、教学技能大赛等3项举措;针对挂职学院申硕和申报省一流学科的需求,完成开设“致知”讲座、召开学术论坛、举办“格物”青年沙龙、筹建地方文献陈列室等十项重要任务,平均每周推出1-2项举措;为遵义师院完成“17+5”个学院的一流学科评审,提出一项“四色”特色学科群建设理念。同时,学校接收遵义师范学院徐娟、刘映霞、黄纲、党会先、张远强、陈晓英六位同志来我校挂职;根据市组相关通知要求,做好2018年“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肖明华和云南省第21批高校挂职干部李刚存的接收工作。
专招内地高校毕业生充实西藏基层一线,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要战略举措。为把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特殊关怀落到实处,进一步优化西藏干部队伍结构,夯实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根据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召开的支持新疆、西藏招录内地高校毕业生工作推进会上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上海市西藏自治区招录内地高校毕业生工作。
学校按照市委组织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召开的本市本科以上高校专题会议精神,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此项工作,各学院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地宣传动员工作。我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2017-2018年,共有14位毕业生投身于西藏自治区的建设工作。
2018年10月5日-25日,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行政人员高级研修班。该项目由上海市教委提供经费支持,旨在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培养知华友华的教育行政官员、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促进民心相通;交流、分享各国先进教育经验,促进我国和各国教育发展。
欢送王维臣援疆
“曙明计划”到达乌鲁木齐
“曙明计划”石河子大学座谈会
研究生支教团在甘肃
校领导带队赴贵州安龙慰问顶岗实习师范生
国内外专家研讨中国发展治理经验对“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借鉴
2018年4月学校召开西藏专招内地毕业生部署会
校领导向2018届西藏专招生赠书
7-5
两年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获评“2017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组织奖”、“2017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微视频奖”;“2017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奖”。丁秋露获大赛“二等奖”(排名第二,全市10人进决赛)、“最佳人气奖”;被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授予“2017年度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5-2018年度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吴燕霞获“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0年贡献奖”以及“2017年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第25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8年6月20日,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学术交流会上,我校获“2015至2018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称号。10月31日,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的第九届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移动微课程大赛”上,谢晋影视艺术学院辅导员张翔云获二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依托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培育单位平台,作为上海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精心优质完成上海市教委委托的系列项目:主题为“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创造性发展”和“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示范中心专题培训,来自上海各高校的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参加培训;咨询中心连续多年举行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李正云名师工作室高级研修,完成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高端培训;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举办海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论坛,聚焦精神卫生法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发挥示范中心示范、服务、辐射功能。
加强课程建设,组织集体备课,研发课程,强化培训,培植精品,选送辅导员参加决赛;定期危机摸排,医、校、院三方协同应对学生心理危机,确保学生安全;引入精卫医疗系统专家为疑难杂症会诊,实施医教结合;签约奉贤致远高级中学,联结徐汇区检察院,提供专业支持,服务辐射社会;作为全市唯一的高校示范点,联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完成市卫计委的重点市级项目《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性工程—危机干预子项目》、《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性工程—专业能力建设服务子项目》,致力于加强上海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创建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切实保证学校的安全与稳定,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感,根据市综治委、市教委、市教委后保处的工作要求,经过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提高了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获评2017年度上海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荣获2015-2018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获评2017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组织奖
学校获评第八届、第九届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移动微课程”大赛优秀组织奖
学校教师荣获第九届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移动微课程”大赛二等奖
学校获评2017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微视频奖
乐嘉立获评2017年度上海市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先进个人
吴燕霞获评“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0年贡献奖”
吴燕霞获评“2017年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第25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丁秋露获评2017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移动微课程”教学比赛二等奖
学校获评2016年度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
7-6
学校按时提交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充分翔实、客观公正。据上海市文明办相关数据显示,上海师范大学2014-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等级为B级(最高为B级)。目前已经完成《上海师范大学2016-2017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撰写。
上海师范大学2014-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7-7
学校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着眼于提升师生文明文化素养、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着力于夯实基础、凸显亮点。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校广大师生的积极努力下,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有效、特色鲜明,活动丰富多彩、品牌纷呈,取得了丰硕成果。
1.培育学校基层文明创建“一院一品”项目
两年来,学校积极创新基层文明创建的工作途径和方法,围绕师德师风、文化育人和课程思政三大主题,开展二级学院基层文明创建“一院一品”项目。各学院以基层文明创建“一院一品”项目为抓手,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激发了基层文明创建活力,夯实了基层文明创建的基础,提升了基层文明创建的内涵。
人文与传播学院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发挥学院各专业的思政育人优势,形成“三大系列”试点课程;支部发动,党员参与,形成全方位协同试点模式;开展培训,强化理念,紧贴“六大教学环节”;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推进“一二课堂融合式”,逐步形成了从“单一课程”到“课程群”模式,实现“组团式”的课程育人效果。
教育学院以“两代师表共化育、两代青椒同成长”为基层文明创建主题,开展大美吾师、大爱无疆、大道至朴、大德有容、大国筑梦五大主题活动。通过主题实践、宣讲教育、传帮带、学术研讨、精品课程建设等形式将教育学院师德师风传承与培育工作落细落实,做到师生师德师风双提升,科研教学双提升。
哲学与法政学院以“课程思政综合实施方案探索”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优化课程教学修订培养方案,明确各课程模块的核心价值观目标;组建由支部书记、系主任为负责人的教研团队;完善课程体系组织“中国:智慧与道路”系列讲座11场;加强师资培养,探索辅导员助教制等;以哲学、法学专业为试点,推进全员全程导师制;组织资深党员教师担纲讲授中国系列课程,承担专业育人“首席讲师”,起到党员示范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组织教授宣讲团开设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等30多场次;研究生宣讲团完成四大专题的近50个课件,开展近40场宣讲,服务人数千余人。本科生讲师团制作成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实践课堂》的教学案例近100个。组织学生走进9所爱心学校活动,累计受益学生近500人。
外国语学院以“合璧东西·凸显专业·以文化人——多元文化视角下打造外国语学院文化品牌”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以形势与政策课、主题讲座、教授下午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故事分享为依托打造“语”文化,用国际比较帮助学生客观认识;以爱尔兰文化月、英语综合能力大赛等活动平台,打造“才”文化,以文化活动引领学生成才:以新媒体建设支部结对等活动为载体,打造“创”文化,用互动体验启发学生创造力。
商学院以“以高尚师德、引领学生成长”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开展“读经史之典,寻立德之道”用声音记录中国经济社会之强音实践创新活动。共计精读18本经史典籍,累计开展读书活动20余次,参与人次超过350人,拍摄9条读书视频,累计观看人次超一万;广泛发动师生撰写师德故事。
对外汉语学院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育人成效”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育人成效。立足专业优势,提升活动内涵;立足多元互动,丰富活动形式;立足环境育人,提升活动效果。通过上半年举办“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月”系列活动,下半年举办“中华才艺大赛”,建构学院基层文明创建新品牌。
旅游学院以“缅怀师德典范、继承烈士精神”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通过拍摄《大爱无华——追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贺宝根烈士》专题片、召开纪念烈士牺牲十周年师生座谈会、举行师范生师德教育专场活动、指导“宝根师德师风工作室”开展义教活动等,弘扬贺宝根老师的崇高师德和人格魅力,引领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音乐学院以“突破第一课堂物理空间、打破不同专业之间界限”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以美育融入德育,打造符合艺术类学生特点的课程思政育人品牌。通过建立、深化课程思政第一课堂---“中国民族音乐进课堂”,延伸、拓展课程思政第一课堂——“学思湖音乐岛”系列主题活动,将课堂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创新改革。
美术学院以“德艺坊传统文化三进活动”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德艺坊”团队举办的“传统文化三进”系列活动通过宣传、指导和展示三个方面向广大民众推广普及了扎染、软陶、糖画这些逐渐为人所忽视的中国传统民艺文化,共计举办民艺课程144课时,举办相关活动60余次。展现作为美术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传承传统艺术,弘扬爱国精神。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以“名师指引·书海漫步,艺术类书籍必读一百本”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结合学院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展开了“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沉浸式文化育人模式探索,在“名师指引·书海漫步”艺术类书籍必读一百本活动的开展中通过专业负责人牵头的学术论坛、优秀博士硕士生主持的读书沙龙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图书室相结合,实现了朋辈引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体育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下的大学生“三维成长空间”建构”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打造课堂强强联手效应,实现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的完美结合。丰富俱乐部课程体系;推动校园体育社团联动发展;引进优秀体育项目,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将大学生的德育培养渗透在体育活动项目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作用的生活化与实践化模式。
数理学院以“科创900秒、名师助成才系列活动”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定期开展特级教师月月讲,组织“三尺讲台,一颗丹心”师德专题访谈,举办“科创900秒”人生导师沙龙4场、“科创碰杯思维”校友下午茶3场、“专业老师有话说”视频访谈5期。赵炎亮等学生的项目《一种新型仿生光学防伪标识》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三等奖。
生命环境与科学学院以“标本:凝固的生态文明与科学”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利用生物标本馆馆藏资源,进一步加强展馆建设和标本制作,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和科研教学服务。为教师科研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2017年度发表SCI论文20篇;接待前来参观的中小学师生3000余名,社会团体和组织12个;参与市青少年创新实践工作站117人的教学工作等。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以“强化实践育人效果,创建校园文化品牌”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电子汽车文化节涵盖专业知识讲座、LED创意设计比赛赛、四驱车拼装比赛以及智能小车大赛等多项赛事,一直秉持“以实践化理论,以赛风展学风”的理念。电子汽车文化节作为我院品牌活动,在促进专业学习、提升科研能力、增进校企互动、孕育和谐校园文化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学院以“以建工专业实践活动为载体,探索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从礼乐齐绽之爱国(如中国古建筑摄影赛、参观洋山深水港等)、建别异之敬业(建筑PVC设计大赛、结构设计比赛、BIM大赛等)、礼入心之友善(心理健康活动月等)、乐萦耳之诚信(人工石志愿活动、校友沙龙等)四方面设计系列专业实践活动,教师和辅导员全程参与,强化导生作用,加强网络传播,以养成为目标、突出主题、落脚实践、发挥育人作用,塑造学生的理论、实践、责任、情感“四个认同”。
继续教育学院以“上海师大名师先贤•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肖像印展”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由继续教育学院和师大博物馆共同策划组织,由彭大庆全新创作的学校名师先贤(《师道永恒》所列16名)和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50名)的肖像印共66方,在博物馆首次集中展示。展览结束后彭大庆所创刻的16方上海师范大学名师先贤印章捐赠校博物馆收藏,开幕式上刘晓敏副校长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
2.推进上海师范大学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
学校历来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准确把握师德建设对师范院校的“双重”责任、“双重”效果,遵循“师道永恒”师大精神。从2008年起,学校每年汇集和整合全校力量,制定并实施师德建设系列活动方案,把“师德弘于榜样感召、师德立于理论底蕴、师德源于师爱奉献、师德恒于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于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调动了全校师生参与师德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宣传师德先进典型、举办多彩活动,发挥师德典型以及身边榜样的激励力量,丰富了师德建设内涵,提高了师德建设质量,提升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017年,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牵头,学校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院(部)、工会、妇委会、团委、社科处、教务处、人事处、各学院等配合,制定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师德师风建设方案。方案以四大计划:“师德典型引领计划”“师德品牌塑造计划”“师德实践提升计划”“师德制度推进计划”为主要内容,联合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
2018年,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组织教师节表彰暨师德师风建设月主题活动,拍摄“师道永恒”名师系列专题片:《学界泰斗 师道仪范——著名语言学家、上海师范大学张斌教授》《奋斗的力量——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顾》视频,弘扬师道永恒的师大精神;承担市教委宣传处“最美教师”典型案例、典型人物数据库建设项目,组织“致敬 最美教师——新解放教育论坛”活动,编辑出版《上海最美教师典型案例汇编(2017-2018年度)》,并在上海移动电视等平台滚动播放“上海最美教师”视频,宣传一批具有代表性、高素质的上海优秀教师楷模。
3.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活动
学校党委以推进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重要抓手,通过价值主导、文化品牌和自主创新三大战略,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政课改革创新、现代大学制度文化推进、学校文化形象提升、校园文化品牌塑造、网络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环境优化、校园优秀文化艺术产品创新八大计划,以及二十大项目,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浸润、感染、熏陶,用文化滋养心灵、用文化涵育德行、用文化引领风尚,努力做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2017年11月,一场气势恢宏的“鼓舞京韵”拉开了以“推动非遗传承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2017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系列活动开幕式的序幕。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校党委副书记秦莉萍、市文广局公共文化处(非遗处)处长杨庆红,市教委宣传处、市非遗保护中心和我校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高校师生代表等出席了开幕式。活动推出了海派面塑、古船模型、传统戏剧、海派剪纸、中国传统服饰、中国笔墨文化等多个主题包,通过展示、讲座、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陆续在本市11所高校进行系列巡回展示,让大学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他们体验、了解、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文脉得以更好地传播和继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8年9月,以“励志青春·社彩纷呈”为主题的第十六届社团文化季开幕式暨百团招新在奉贤校区举办,当天有实践类、文艺类、体育类、学术类4大类别共百余学生社团参与其中,吸引上千学生驻足参与,传播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充分拓展第二课堂的阵地,展示师大校园文化的青春魅力。我校现共有126个学生社团,活动现场各社团用极具社团特色的展示吸引同学。文艺类社团大展才艺,乐声悠扬舞姿动人;体育类社团现场展示体育技能,宣传“三走”精神;实践类社团用志愿精神感动学生,以丰富的实践经历吸睛满满;学术类社团充分展现专业内涵,以社团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吸引力。同时,在现场的表演舞台上有18个社团大展身手,展现歌舞、武术、跆拳道、乐器、书画等多种精品社团文化,为学子奉上精彩的文化盛宴。除了表演舞台,本次社团招新增加了展示舞台,供社团集中展示技能、作品与历史,为非表演类社团提供展示内涵的机会。
2018年11月,组织参与“青春放歌——上海大学生校园歌会”,我校原创校园歌曲《一路同行》表现亮眼,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大学生的青春魅力。歌曲由孙戈、刘家睿和陈昊宇三位学生表演,李斯斯老师编舞,上海师范大学舞蹈团伴舞。该作品创作于2017年,由音乐学院学生原创,申林老师指导创作。歌曲融入了民谣、POP和RAP等流行音乐元素,充分表达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华与奋进精神,也体现了我校“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思政教育成果。
2018年12月28日,歌声中回首峥嵘岁月,真情中歌唱伟大祖国。霞棐剧院洋溢着辞旧迎新的欢乐气氛,校领导与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与祖国同行”新年音乐会。此次音乐会首次进行全球网络直播,8万多海内外校友实时观看音乐会盛况,20万余网友关注。音乐会上,视频短片《2018年,我们奋进的足迹》与师生代表全面回顾了2018年学校同心筑梦,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2019年,我们共同的祝福》对师大新的一年满怀信心和期待。音乐学院副教授、指挥家王瑾和青年歌唱家李敏、殷为杰的《我和我的祖国》,男高音歌唱家周进华教授演唱的《祖国慈祥的母亲》,女高音歌唱家陆蓉演唱的《国歌响起》,“力量之声”合唱的《光芒》《我们的上海》,著名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段皑皑演奏的《我的祖国》,上海师范大学青年交响乐团演奏的《红旗颂》等一首首经典名曲依次登上舞台。由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朱昊冰与青年交响乐团带来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气势雄伟壮阔,将演出推向高潮。整场演出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激情澎湃,台上演员倾情演出,台下观众热情四溢,整个会场充满了新年的喜庆氛围。
人文与传播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培训班开班典礼
教育学院访名校、拜名师系列活动之学院青年教师参观静安区第一小学
哲学与法政学院商红日教授与同学关于《十九大精神的政治学解读》讲座的合影
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实践课堂
外国语学院2017年外语综合能力大赛决赛
商学院“以高尚师德、引领学生成长”基层文明创建
对外汉语学院“花飞万里清樽共,艾香八方游园梦”中华文化月之游园会
旅游学院向贺宝根烈士铜像敬献花篮
音乐学院学思湖音乐岛系列主题活动
美术学院“德艺坊”上海中医药大学交流活动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名师指引·书海漫步,艺术类书籍必读一百本
体育学院参与市民运动会社区摆摊服务
数理学院人生导师沙龙——钱陆威老师
生命环境与科学学院“标本:凝固的生态文明与科学”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电子汽车文化节
建筑工程学院探索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继续教育学院上海师大名师先贤•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肖像印展
2017年教师节主题大会
校第八届教代会暨第十三届工代会第四次会议举行
新教工培训
学校表彰从教30年教工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与宣传教育高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推进文化育人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成立
第二届唐宋诗词大赛成功举办
上海诗词大会在学校举办
第三教学楼“诗意中国”古诗词书法作品展示
传统文化体验——巧手画彩陶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副总干事参观博物馆并体验中华传统篆刻艺术
2017上海之春民乐团专场音乐会
舞蹈艺术实践基地在2017非遗进校园开幕式上表演原创舞蹈《鼓舞京韵》
“文汇报”对2017年非遗进高校活动做出整版综合报道
第四届校园大使暨第十九届十大主持人大赛
排演大型原创话剧《师说》
上海师范大学Harmony长笛乐团
迎新晚会
“校园十大歌手”大赛
上海师范大学行知合唱团
我校学生参加非遗主题活动展示面塑作品
京剧《春秋二胥》在霞棐剧院上演
2017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行美国舞蹈工作坊活动
2017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行白玉兰奖艺术家校园行活动
学思琴歌 乐动心声——学思湖音乐岛湖畔音乐会
十大历史建筑铭牌
泊乐合唱团中俄研讨会开幕式
第十五届社团文化季开幕式暨百团招新
易衡书社在海湾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学校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音乐学院民乐排练厅,奉贤区中小学生校园体验日与民乐团交流
2018年教师节主题大会新进教工宣誓
在上海大学生校园歌会上我校原创校园歌曲《一路同行》表现亮眼
2019新年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