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学校紧密结合全校师生关心的现实和热点问题,开展了师生思想动态滚动调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千人大调研。结合教育综合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为重点,充分发挥学校人文社科见长的学科优势,根据各学科课程功能特点,挖掘德育资源,一体化构建德育与诸育有机融合,将德育内容贯穿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科内容与价值体系的统一,增强课程育人的合力。

        4、学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件精神,切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严格按照学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对大学思政课教学的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学时、学分进行科学设置,规范教学管理。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本科培养方案》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必须有2个学分的实践性环节。自2013年年底起,学校教务处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了关于思政课实践环节指导与课程考核管理的委托协议,明确了双方权利和义务。2015年,学校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该工作机制,并尝试性地将2个学分的实践环节在教学实践周中加以落实,有效地提升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上海师范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2015年,学校制定和细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单位通力合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为核心,实施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方案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强化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以教学评价改革为抓手,注重课堂效果,突出现实表现,有效促进课程内容与价值体系的有机统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依托多学科资源优势,加强队伍融合,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的协同创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支撑,注重科研与教学的互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创新;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探索建立全校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长效机制。《方案》在课程教学方面,通过规范课程设置、打造精品课程、名师引领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在规范课程设置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对大学思政课教学的要求,严格课程学时、学分设置;在创新教育层面,结合课程教学,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实践教学、问题教学等方法,翻转课堂,加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思考、勤于钻研,激发起创新潜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同时,学校还配套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子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四真”效果。

        2015年,学校专门设立了公共课教学改革项目,投入10万元,对修订版教材集体备课,重新编写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课件、题库,录制微视频课9门,每门公共课编写实践活动方案50个。2015年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共开展3次公开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授课教师结合实例教学、思路清晰,对知识点的把握精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互动交流充分生动,教学效果显著,反响热烈,为今后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作了很好的示范。

        在对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同时,学校还进一步完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入研究生公共课教育,并严格课程设置和安排,规范教学管理。2015年,博士研究生开设必修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必选课“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科学硕士研究生开设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科类必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理工类必选的“自然辩证法概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公共政治课”共开设3门课,分别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原理”。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本科生教学计划,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延伸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课堂教学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开设,计1学分,大三、大四学生以实践延伸为主,计1学分,共计2个学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以规范化建设为目标,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共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四个主题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学校结合时事热点,聚焦学生需求,举办“形势与政策”一月一讲活动。2015年,学校进一步探索“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在教学管理模式方面,从职能部门统抓转变为校级职能部门主要负责课程统筹、材料归档与师资培训,学院负责课程实施与学生管理,体现学院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管理重心下移;一月一讲活动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切入点,改变过去单一的讲授形式,通过政策讲解、分享互动交流等环节增强“形式与政策”课程的思想碰撞性和主体参与性,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沪上首个独立的、直属于学校领导的思政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有院长、教学副院长、本科专业负责人、系主任、教研部主任、公共课负责人编制,实施分层管理,职责明确,良性运行。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经济伦理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等3个理论研究中心。2015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承担的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顺利通过结项验收。同年,学校参与和主办了多个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学术研讨会,例如与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共同主办“中国精神与中国梦”全国学术研讨会,“新中国德育课程与习近平德育思想”研讨会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开课


学校主办“中国精神与中国梦”全国学术研讨会

        5、学校一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凭借人文社会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专业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将理论教育贯穿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增强课程育人的合力。学校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既是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依托单位,同时也是学校人文综合素质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博士点1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硕士点6个,学科教学(思政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思政)硕士点各1个,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形成了规范、完整的学科、课程和教材体系。


上海市首个马克思主义学院

        6、2015年,学校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网络宣传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3月,学工部、团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科学规划与整体设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思政教育;夯实品牌建设与网络阵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注重示范引领与氛围营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育人。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校组织开展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系列活动。9月3日,学校组织全校师生以各种形式观看阅兵仪式,激励师生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青年学生探访我校抗战离休老干部,亲身感受历史变迁,畅谈新时代青年成长。阅兵式当天,学校还邀请上海师范大学离休干部、抗战老兵丛远宽,云南前线第九特种侦察大队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集团军五十六师邱少云团参谋长、团长、南京军区海防第二旅副旅长、海防第一旅旅长孙大明,退伍兵协会会长、曾服役于南京军区某部特种作战部队的穆亚明在奉贤校区新生中举行“和平使命,青年责任”主题分享会,通过三代军人的讲述,让青年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立志做抗战精神的传承者、世界和平的捍卫者、中国梦的实践者。学校还组织师生参观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和东方绿舟国防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抗战纪念图片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红歌会、画展、抗战电影放映、组织宣讲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校师生的爱国荣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抗战历史研究专家苏智良教授作为上海唯一一位被邀请的抗战历史研究专家应邀参加阅兵式观礼。同时,今年学校还首发了《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系列之组织机构分布图》、《上海抗战历史地图系列之事件暴行分布图》、《抗日救亡分布图》、《淞沪抗战分布图》、《慈善救助分布图》和《上海淞沪抗战分布图》,为抗战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史料依据。


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分享会


苏智良教授受邀参加阅兵式


抗战胜利70周年优秀书画作品展

        学校还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渠道。为弘扬国学,2015年7月,学校开设了首届国学教师培训班,计划在两年内共开展80个课时的系统教学,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结合。学校还在辅导员和本科生中组建《弟子规》学习小组,师生共同学习分享国学的魅力,实现传播经典、弘扬正气的示范效应。
图:师生学习《弟子规》分享交流活动

        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学校举行“爱国、爱校、爱团队、爱自己”系列活动;开展61周年校庆纪念活动,通过优秀校友访谈、特级教师寻访等,加强爱校荣校教育;积极推进文明修身“六在”(在教室、在网络、在图书馆、在食堂、在寝室、在考场)主题活动,通过榜样示范、朋辈引领,加强文明礼仪和诚信教育。2015年,学校深入推进“我的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吸引同学积极自愿参与其中、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在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暑假期间,我校“三下乡”调研考察团赴井冈山、云南、延安等地进行调研考察,走近革命圣地、寻访抗战老兵,其中延安实践团队成为上海大学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全国重点团队。



2015级新生“四爱”教育活动


井冈山三下乡外出服务实践团

        2015年11月,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校与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该活动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文广局和团市委为指导单位。该活动通过舞龙、旗袍、易筋经、周虎臣毛笔曹素功墨锭制作、连环画、京昆面具、莘庄钩针编法、绒绣、棕榈叶编织、香囊制作、面塑、剪纸、篆刻、花茶制作、老上海食品展示等1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和互动,由“非遗”传承人亲自面授传统技艺,让广大师生第一次真正零距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进高校”活动通过展示、讲座、演出、互动等大学生喜闻乐见方式,让他们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他们认知、热爱、传习中华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民族的文脉在校园传播和传承。



非遗进高校活动



非遗传承人亮相师大

        弘扬“厚德博爱,求是笃行”的师大校园精神,学生社团有效地将专业学习、社会热点、传统节日文化、红色爱国主义、社会精神风貌融入教育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亮点鲜明的活动,组织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促进青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秋石印社29年来孜孜不断地传承传统文化,其《文化类社团秋石印社的实践与创新》被评审为上海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项目,在学校文化类社团中起到了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会等理论研究型社团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理论研讨、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校团委积极组织各类社团开展“暖冬捐衣”活动,指导支农调研社、“大带小”带读社等实践类社团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深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助推作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积极性,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秋石印社



大带小阅读社浦东新区菊园小学带读


支农调研社开展暖冬捐衣活动

        学校创新宣传载体,积极利用“上海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微博、“团在上师大”微信、“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会”微信、“易班”等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国庆期间,依托新媒体平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2015带着国旗去旅行”、“互联网+”微分享行动,得到多方广泛参与和好评,在“青春上海”等媒体平台展现了师大学子的赤子之心。为加强网络信息宣传梯队建设,学校积极组建网络宣传员和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动员和号召广大共青团员争当“中国好网民”、在网上发出“青年好声音”。目前,以上海师范大学网络信息协会为中心,建立形成了一支拥有50余位核心骨干、100余位兼职骨干的学生团队,依托团务平台,发动16个二级学院、600余个基层团支部,在2.2万余名团员青年中开展“清朗行动,网络好声音传递”活动,学生自发组建近5000名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2015年4月至5月期间,学校开展了团学宣传骨干培训班, 10月至11月,开展了团学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并在各个团支部设团建信息员,实现团务信息及时收集、报送、反馈。同时,还开展“秀出易风采”第四届易班文化节、第二届“校园好声音”校内选拔等活动,积极参与首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并代表上海地区进行成果展示,在第三届“我的中国梦•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中,我校斩获最佳剪辑奖和最佳组织奖。

 
 
“2015带着国旗去旅行”


易班文化

        7、学校党委定期开展大学生和教职工思想动态调研。2015年上半年,学校开展了教职工思想状况滚动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教师个别访谈、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教职工的所思所想所需。学校还通过教代会代表座谈会的形式,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关注的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民生福利等热点问题,为学校制定各项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015年,学校在本科生中开展了两次新学期思想动态调研,各学院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假期动态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归纳,并上报至学校党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假期动态,学习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困难等特殊学生情况,假期学生突发情况及学院相关处理,学院学生新学期对学校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意见、建议。针对研究生思想比较活跃,学校在2015级硕士、博士生新生中开展《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问卷》,了解研究生新生在学校认同、专业认同以及未来期许等方面的想法,以便开展工作。2015年,学校首次在女性研究生中开展恋爱观调查问卷调研,了解女性研究生在思想、心理、就业、学业、恋爱等方面的情况。平时,各学院辅导员不定期走访学生宿舍,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了解所带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业情况、心理情况以及突发情况等。通过思想动态的调研,学院和学校及时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感和所想,在调研中,辅导员和所带学生进行了近距离地交流,拉近了师生的关系。

女性研究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学校依托青年团校、网络信息协会、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团建信息员核心队伍,积极开展信息调研工作,及时关注青年思想动态。每周发布《大学生十大教育热点话题》、《师大网事》周刊,全年累计发布43期。每两周发布《微调研》,及时关注热点话题,形成《数据告诉你》微调研集。每月发布《团学快讯》、《夏之韵暑期社会实践专刊》、《学思之声》等品牌刊物。探索“微课堂”、“师说新语”、“奇葩说”等新型信息沟通方式,加强网上网下信息内容和青年的粘合度,及时把握青年思想动态。

大学生阅读情况微调研

        2015年6月,为配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的出台,学校在全校一、二年级本科生中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情况千人大调研,为今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现实支撑和科学的参考依据。




附件:
1、新闻晨报:爱上篆刻,接力传统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行政楼801室
邮编:200234 电话:64322620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