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采取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学科和专业建设,围绕上海高校学科发展和布局的相关要求,学校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积极申报高峰高原学科,以多种方式集聚国内外一流人才,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重镇,对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基地。

       54、2015年,学校组织申报了包括III类高峰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数学,I类高原学科哲学、世界史、化学,II类高原学科中国史、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工商管理学、IV类高峰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等11个学科高峰高学学科建实施方案。经过充分论证和修改,11个高峰高原学科全部顺利通过上海市教委组织的正式答辩,获批资金1.77亿元,2015年预算额度2890万元, 11月,学校举行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负责人岗位责任书签订仪式,校长朱自强与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负责人签订了岗位责任书。

2015年,学校分批次建设23个本科专业,已经出版教材5本,另外还有一批教材已经签署合同并正在排版之中,教师发表相关教研论文若干篇。已有50门校级通识教育课程立项建设,其中上半年立项的20门课程已在下半年开设,下半年立项的30门课程已列入2016年课程开设计划。学校配套资助建设了两门上海市级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并已获市级荣誉证书;配套资助建设的3门教育部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已有2门与教育部课程资源中心签署合作协议转为慕课建设;资助建设了4门体育类市级精品课程。



高峰高原学科会议


高峰高原学科第二轮预答辩


高峰高原学科参加市教委答辩


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工作会议


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负责人签约仪式


公共课程教研活动


55、学校围绕国家和上海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对社会、经济有重大影响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加强科研管理,重视对各类科研项目结题、标注率及档案的规范管理;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重点学科建设有切实可行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战略。加强科研成果为社会经济服务,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科研成果数量、质量均有明显的提升,学术科研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努力加强各级各类平台建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校级层面的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对应用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予以重点扶持。积极推进协同创新。鼓励我校教师走出去,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合作共建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平台。继续打造高端咨询平台,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联合成立了“全球城市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围绕全球城市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出思想、谋战略、提对策,争取在城市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为上海乃至世界城市的发展提供知识、智力和技术支持。又与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牵头,国内多所高校和政府参与成立“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已有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上海市一流学科等都按照预定目标积极进行建设和研究,成功主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特别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15年有4项基地重大项目顺利结项,2项基地重大项目成功立项。

围绕“应用文科振兴计划”五大平台的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报告的提交、报送以及评价机制。特别是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与研究中心和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两个新型智库建设,以及《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全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上海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蓝皮书》、《上海城市形象及城市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报告》、《非洲经济发展报告》、《中国都市青少年发展报告》、《中国电影剧目年度发展报告》、《上海市环保产业R&D投入的绩效分析及制度支持发展报告》、《民国文献整理与研究发展报告》、《国际大都市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等多项发展报告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成效,也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同时,学校加强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处、科研处的联系与沟通,并邀请他们来校做内参撰写的辅导报告,2015年已向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反映》报送内参报告和决策咨询研究报告24份,其中有3份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反映》收录,其中两篇获市领导批示。

学校新成立2个市级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015年6月和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基地茆训诚工作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高峻工作室相继成立,标志着学校决策咨询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校获2015年度市级以上课题新批准立项73项(增长21%),批准课题经费为2500多万元(增长20%),到位经费2400万元(增长10%),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43个课题,经费为1939万元。

学校注重高质量的论文的组织与发表,高影响因子的文章逐年提高。2015年数学、化学、材料入选ESI顶尖学科。截止2015年11月12日ESI数据显示,化学学科排名705位,较上一年度同期上升58位;数学学科排名131位,较上一年度同期上升14位;材料科学学科排名609位,较上一年度同期上升59位。新增ESI收录论文12篇。

截止2015年11月30日,学校科研管理系统收录2015年发表SCI论文(第一单位)265篇,其中一区38篇,二区75篇,三区82篇,四区70篇。共有3位教授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他们是数理学院的曾六川教授、郭本瑜教授、韩茂安教授。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来自国内的218个单位,我校入选人数居全国第88位。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杨仕平的 “纳米科普实践工作站”获得2015年度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李和兴、郭亚军的“25万吨/年碳五分离成套技术开发”项目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张波的“云环境下企业智能决策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大规模异质数据采集、管理与智能分析关键技术及应用”分别作为第二完成单位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校遴选并组织六个项目参加了2015年中国工博会,“具有保健功能的巨胚水稻的开发应用”获得了优秀展品二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根据市教委安排,2015年还组织了7个项目参加第三届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

为了加强科教融合和创新,积极贯彻十八大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上海关于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任务,学校与中科院技物所、微系统所、硅酸盐所和有机所四家科研院所共建成立了“上海师范大学联合科技创新中心”。3月10日,举行了“上海师范大学联合科技创新中心”签约共建暨揭牌仪式。根据协议内容,学校将与微系统所等四家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培育、社会服务等方面探究新路径、共享新成果。4月23日,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第四次理事会会议召开,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金汇港示范基地绿叶菜种源、蔬菜生产技术研发展示。中心的体制机制创新,经验可复制可推广,通过平台的建设带动校、区的共同发展。

4月,学校向市教委正式提交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和试行的职务成果管理办法,8月提交了建设规划任务书,最终获得了市教委的批准,建设一期经费已经下达,将按照任务书的规划目标逐步推进工作,不断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专利实施。技术转移中心遴选项目实行成果转化基金前期资助,2015年资助了3项,其中一项已计划进行技术入股和试行股权激励;委托外部专业机构进行成果评估和转化,目前已与1家公司签订协议,并委托6个项目,正计划与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东部)以及其他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项目;另外2015年新增1项联盟计划项目,2项市教委产学研专项。3项联盟计划项目及3项市教委产学研项目通过上海科促会组织的验收。截止2015年11月,共签订技术合同126项,总经费1600万元。

图十四

56、学校重视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严格项目的中期检查和鉴定结项工作,从项目的申报、经费下达、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转化等实行一条龙服务和全程规范管理,确保了项目的如期完成。充分利用各类科研平台,促进科研项目结项率、标注率的提高,做好科研档案归档工作。注重教师的研究成果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组织教师的科研成果积极申报各类奖项。

学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以制度作保障,制定了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科研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与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原则。

学校注重科研协调与协作,使有限的科技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为进一步推动学校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重点培育和构建人才高地,继续实施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2014年底,学校面向社会进行专利代理机构公开遴选,2015年初已经完成专利遴选的所有工作,与三家专利代理机构(上海科盛专利事务所、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为期两年的合同。

2015年6月初,学校成功申请为上海市专利试点事业单位,选择的试点子项目分别为:“专利战略制定与实施”、“专利数据库及预警平台建设”、“专利人才培训”。除专利战略制订、专利数据库建设和专利人才培训外,计划在科研管理系统中增加专利管理平台,有效规范管理学校专利成果。2015年度申请专利总数81项,其中发明专利79项,实用新型2项,授权专利达到7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4项。对比前两年专利授权情况,授权专利比例与前两年持平,超过申请总量的50%。



附件:
1、音乐科技系举办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大师讲座

2、心理学系围绕学生培养和课程建设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3、2014年上海高校市级体育和健康教育精品课程名单网上公示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行政楼801室
邮编:200234 电话:64322620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