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2017年,学校依托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上海城市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宣传,产生一定社会影响,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领导批示,成果丰硕。2017年,学校3篇决策咨询报告被《国际教育决策专报》收录,其中1篇被国家领导批示,2篇被市领导批示;1篇决策咨询报告被《教育立法基地专报》收录,且被市领导批示。

2017年学校广大教师踊跃申报各类科研项目,项目申报数和立项数稳步上升。学校2017年共获得国家级项目立项50项,立项总数在全国排名第12位,上海排名第2位,其中重大招标项目6项,在全国位列13位;年度项目30项,在全国所有申报单位中排名第24位;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立项2项,全国排名第5。另外,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4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6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立项2项。获得教育部项目立项27项,其中重大攻关项目1项。市级项目26项,上海市决策咨询项目24项,其他部委和市局级项目14项。2017年,学校获得上海市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加强平台建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已有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等都按照预定目标积极进行建设和研究,成功主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基本形成以上海市高峰学科、高原学科为龙头,其他在建重点学科和多个校级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和若干个培育学科)为培育支撑的“三级体系”。文科七个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团队所取得的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5项;国家社科年度项目(含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单列学科一般[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等)立项1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1项;A类论文37篇;B类论文59篇;报送决策咨询研究报告20多篇,其中被采纳和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的研究报告4篇;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项,上海市第十一届决策咨询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

积极推进“应用文科振兴计划”。2017年向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反映》《决策参考信息》和教卫党委党办等报送43篇内参报告。有8决策咨询研究报告被上级主管部门采纳或被领导批示:其中2篇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决策参考信息》收录,1篇被教育部采纳,1篇被《人民日报供中办国办信息专报》收录,4篇决策咨询专报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

在校级层面的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对应用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予以重点扶持。积极推进协同创新。鼓励学校教师走出去,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合作共建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平台。继续打造高端咨询平台。学校与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上海市人大法工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联合挂牌成立了“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围绕全球城市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出思想、谋战略、提对策,争取在城市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为上海乃至世界城市的发展提供知识、智力和技术支持。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取得新突破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

  

学校教授书稿入选201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学校获3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创下新高

  

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排名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名单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排名


  4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 立项数创历史新高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我校获批26项 全国排名再创历史

    

举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世界城市化转型研究”开题论证会



召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道路自信”学术研讨会


举行南部非洲工业化及中国与南部非洲产能合作国际研讨会


举行全球语境下的奥维德国际会议——奥维德逝世两千年纪念会议


举行“变迁社会中的人类发展:生物与环境因素”研讨会


举行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


召开上海市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暨“特大城市治理中的行政法问题”研讨会


举行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


举行第十届全国典籍翻译学术研讨会在




 学校成为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


7-2

2017年,学校在精神文明创建中,凸显以身边的榜样激励广大师生不断提升师德修养,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中产生一批社会影响广泛、受到国家级和市级表彰的优秀教师代表和优秀学生代表

1.教育学院卢家楣教授荣获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称号。 已在上海师大求学执教三十八个春秋年近70的卢家楣教授,虽然已是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却依然风风火火地忙碌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第一线,显现出超越年龄的充沛精力。几十年来,他就是这样怀着对学生的关爱与满腔热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诠释了一名教学名师的境界与担当。

2.教育学院金黎琼荣获2016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自工作以来始终牢记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的责任与使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丰富创新工作方式。她所带学生团队曾荣获“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上海市五四特色团委”“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她本人也凭借优秀的工作能力和突出的表现,荣获过“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论文三等奖”“上海优秀青年志愿者”“上海市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三等奖”等荣誉奖项。20169月她远赴新疆挂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学少部部长助理一职。她勤勉踏实,认真负责,有着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工作能力。

3.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万颖荣获2015-2016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她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发展限域纳米催化剂的合成策略,并用于C-H键活化构建C-C键、生物质大分子转化等重要反应的基础研究,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及上海市科委、教委科研项目十多项。2012年作为环境功能材料团队带头人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并于2016年获得滚动资助。2013年获得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项目资助。

4.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校长傅欣获评“2016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傅欣在家庭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在家人的支持下仍选择接受援藏任务。作为上海首次“组团式”援藏教育工作队的队长,他提前进藏为团队“打前站”,不到两个月就完成制度建设,帮助援藏支教教师团队迅速完成自身及与当地师生的融合。作为一名“80后”,在傅欣身上既有老一辈援藏干部吃苦耐劳的品质,也有年轻一代勇于开拓、敢于担当的精神。

5.2017年10月28日,由上海市妇联、市文明办联合主办的“礼乐我家最美我家”暨2017年度“海上最美家庭”揭晓活动举行,全市共有151户家庭入选,学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傅欣家庭和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萧萍两个家庭荣登榜单。寻找“海上最美家庭”活动是本市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以全市街镇“家庭文明建设指导服务中心”及居村委“妇女之家”为平台开展寻找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涌现了一大批践行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典型,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

6.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女生李明艳罹患肿瘤去世、捐献角膜的事迹感动全校师生,也感动了社会。李明艳同学入选了“2016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同时也入选“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特别奖,她的事迹被评为2016年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十佳好人好事。她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绽放出绚丽的生命之光。虽然李明艳已经离去,但她留下了照亮人间的光明和爱。全校师生从李明艳身上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学习到了她乐观、坚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愿她的美好和大爱精神永留人间。

7.人文与传播学院吴玮荣获“2017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誉称号。工作六年,她始终奋战在心理工作一线,作为学生背后生命和思想健康的“守门人”,吴玮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曾赴美国、台湾等高校进行访学,利用所学在校园中播撒心理健康知识、化解心理危机,所带学生团体辅导项目荣获“2015年度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团队心理辅导案例”,获评2016年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8月11日《解放日报》06版“申城校园引航员”栏目以《陪跑“问题学生”,常做心灵体操》为题报道吴玮工作事迹。


卢家楣教授荣获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称号


 金黎琼荣获“2016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万颖教授荣获“2015-2016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傅欣获评“2016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萧萍家庭获2017年度“海上最美家庭”


 李明艳事迹入选“2016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十佳好人好事


 吴玮当选“2017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上海师范大学推进二级治理激发办学活力



人民网:上海师范大学:六方面提升二级单位党组织整体功能


新华社:我爱我生——上海师范大学教师孙雅艳用爱点亮学生心灵


中国教育报:上海师范大学:15门课首试“课程思政”


光明日报:校园原创话剧《师说》首演


解放日报:借力综改求创新追求一流上水平上海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在改革中不断创新提升


文汇报:上海师范大学将学生专业实践纳入思政体系——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新民晚报:上师大改变思政教育粗放作业模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文汇报:上海师范大学开设百场“人生导师”专题沙龙,改变思政教育方式和载体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成立


中国新闻网:上海师大成立“香樟树下”网络思政工作室


文汇报:世界首部英译本《黄帝外经》出版


东方网:《闻道中国》开讲上海师大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


中国新闻网:上海师范大学:“文化使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解放日报:动物园发现2毫米长小甲虫,这是人类历史上无记录的全新物种


中国新闻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花落”上海


中国新闻网:上师大“音乐教育名师讲堂”正式启动


解放日报:上海师大教师吴玮走过曲折心路,用科学的心理辅导化解校园心理危机?


文汇报:2017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系列活动启动,让非遗传承迈开青春的脚步


上观新闻:贺宝根:是教授也是烈士,十年不见仍是学生心里永远的“宝宝老师”


上海观察:12个老中青教师和校友讲故事,送给临行毕业生一堂“励志课”


上海观察:一张脱胎于1920年的地图,“揭密”中国共产党为何诞生于上海


上海教卫党建网:上海师范大学:突出重点夯实基础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上海教卫党建网:上海师范大学:学深、悟透、做实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上海教卫党建网:上海师范大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


上海教卫党建网:深学实做建制度——上海师范大学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


上海教育新闻网:上师大启动“五自”平台 研究生思政教育显成效


上海教育新闻网: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上海师大德育实践“多点开花”


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师大把思政课堂搬上“音乐岛”


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师大开通思政教育微信平台营造“代入感”教育情境


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师范大学:以“师道永恒”为核心


上海教育:第四届长三角教师教育联盟工作会议暨教师教育创新发展论坛举行



社会科学报网:发掘教育伦理价值关注师德建设 ——中国特色教师道德话语体系高端学术研讨会举行

  

7-3

学校积极参与、承办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屡获表彰。同时,在面临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处置迅速得当,维护了社会稳定。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国际教师教育中心”申办成功。在市政府、市教委的领导下,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主的“教师教育中心(筹)”经过三年的策划、考察、申报等一系列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7年11月4日召开的第39届全体会议以“无辩论”通过的方式,决议在上海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成为落户上海的首家联合国二类机构。该机构的设立对于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参与全球治理、扩大上海的国际影响、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第二轮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成功启动。2017年9月,学校主办的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第二轮交流成功启动,预计至2018年1月,两轮项目将互派两国中小学教师共计约540人次。该项目是近年来中英人文交流机制及教育合作领域的一个新亮点,也是第一个由我国向发达国家进行教育输出的成功范例。

3.2017年,学校留学生在上海市举办的多项赛事中连创佳绩、捷报频传,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也彰显了学校留学生教育的综合能力和实力。

2017年11月12日,由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指导,上海音乐家协会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二届“长风杯”新上海人歌手大赛决赛拉开了帷幕,学校波兰留学生百勇晴和喀麦隆留学生何浩德从16个国家3163名中外新上海人中脱颖而出,站上决赛的舞台,最终分别获得铜奖和最佳风采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2017年11月18日,第二届“华夏杯”中文演讲比赛决赛在上海纽约大学举行。此次演讲比赛共有来自沪上10余所高校22个国家的130多位留学生报名参加,最终共有47名优秀选手获得决赛资格,学校共有5名留学生进入决赛。其中印度尼西亚留学生连爱妮获初级组第二名,法国留学生梁敏仪获中级组第二名,韩国留学生李松美获高级组第三名。

2017年11月19日,“隽永诗文,友谊之歌”——上海市2017年留学生中国诗文诵读大会决赛暨展演活动在杨浦区少年宫顺利举行。该活动由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语委指导,由市语测中心、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杨浦区精神文明办、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共同主办。学校塔吉克斯坦留学生苏博精彩演绎《月下独酌》获得三等奖,南非、加纳、蒙古、韩国、越南留学生范康文、娜娜、可可、娜娜、金娜莱、越祯集体诵读《纸船》获得二等奖。塞拉利昂留学生作为喜马拉雅平台网络人气第一的选手在决赛舞台上朗诵《将进酒》,给全场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经上海电视台和央视新闻网多次报道后,季瑞拉脱颖而出,在微博的点击率超过了25万。学校也获得优秀组织奖。

4.世界语国际微电影大赛是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一项活动,2017年是第二届微电影大赛,今年的比赛同时也为纪念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博士逝世100周年。柴门霍夫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人类历史上杰出个人之一,他创造世界语的初衷就是希望有一个和平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相互尊重的世界。国际世界语协会将2017年命名为“柴门霍夫”年,“茶与爱”国际微电影大赛就是“柴门霍夫”年的重要活动之一。2017年10月28日,外国语学院作为“上海世界语中心”的挂牌单位,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主办单位的委托,承办今年的“世界语微电影大赛获奖影片展映及交流活动”。近年来,外国语学院为世界语的推广做了大量工作,在学生中培养了一批世界语爱好者。

5.2017年10月28日,2017年“未来杯”上海市高中阶段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决赛及颁奖仪式,在学校徐汇校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主办,共青团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学生会承办。“未来杯”上海市高中阶段学生课外活动竞赛(简称“未来杯”)是从组织育人、实践育人角度出发,由市、区、校三级联动,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市级实践活动项目平台。今年5月以来,全市共有一千余名学生带来的近300个社会实践项目参与角逐,通过校级、区级层层选拔,共有志愿公益类、社会调查类、寻访体验类等三个大类共计149个项目进入决赛。最终,经过专家评审团的紧张评议,决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26个、三等奖120个。为了保证比赛的顺利开展,学校严格筛选,共招募了来自不同学院的123名优秀志愿者。此次志愿者活动中,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用微笑、用赤诚、用热情展现了上海师范大学志愿者的风采。

6.学校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品牌活动,2017年学校承办首届“上海诗词大会”。本次诗词大赛自2017年上半年启动以来,反响热烈,广受上海市民朋友们喜爱,经过各区县、单位的选拔,共有150余人参加了复赛,再经过预决赛的选拔,最终共有12名选手来到决赛现场角逐冠军,他们有来自高校的大学生,有来自中小学的老师,还有社区工作者。担任大会评委的是《中国诗词大会》核心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人文学院副院长方笑一,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博导周兴陆以及《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博导李定广。通过“个人挑战赛”、“双人对决赛”(“飞花令”)和“擂主争霸赛”三个环节的比拼,学校大三学生王心洁脱颖而出,获得二等奖。本届上海诗词大会是由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作家协会联合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和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承办。作为第三届上海市民诗歌节系列活动之一,不仅丰富活跃了校园文化,更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修养,提升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了文化自信。

7.博物馆结合2017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携手续教育学院经过长达半年的精心策划、撰写和反复修改文本内容和形式设计,于2017年5月16日,在博物馆新馆所在地——艺苑楼展厅策划举办“方寸之间,追慕先贤——上海师大名师先贤、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肖像印展”。展览精选展上师大名师先贤和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肖像印作品共55方,用富有汉画像石效果的肖像印创造性地再现名师先贤、文化英杰的特征、形象和神韵,极富艺术感染力。同时,独特的展览内容,也为弘扬中华传统篆刻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展览自开幕以来吸引了校内外师生、篆刻艺术爱好者和社区观众共计2000余人参观,东方网、上海教育新闻网、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官网、周到上海、土豆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国际教师教育中心”申办成功


  学校主办的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第二轮交流成功启动


 

 留学生参加上海市留学生诗文诵读大赛

  

“传统竞技健体魄,童年趣味悦身心”趣味运动会开幕式

  

上海诗词大会在学校举行

  

2017“未来杯”上海市高中阶段学生课外活动竞赛在学校举行

  

“茶与爱”国际世界微电影大赛

 

“花飞万里清樽共,艾香八方游园梦”中华文化月之游园会

  

上海师大名师先贤•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肖像印媒体报道


7-4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和上海市的号召,坚持贯彻落实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会议精神,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工作责任,细致扎实地开展援藏援疆干部人才选派管理工作,有力推动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是严格组织把关,切实做好援藏援疆干部人才的选派工作。目前正在西藏、新疆工作的有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傅欣,援藏担任西藏日喀则市教育局副局长、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校长、“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队长;教育学院教师王维臣,对口支援喀什大学教育学专业,并担任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在多年的对口支援工作中,学校援藏、援疆干部人才甘于奉献、勤奋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赢得前方指挥部和在援单位的高度评价,为对口支援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二是发挥“师范”特色,积极开展喀什地区双语骨干师资系列培训。学校精准对接喀什地区双语基础教育师资紧缺的矛盾需求,援建“喀什地区双语教学研究中心”,开展“双语教师骨干研修”系列培训的精品援疆项目。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全方位关心援藏援疆干部人才。学校党委与援藏援疆干部人才建立“专线联系”制度,从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关心爱护援疆干部人才。党委组织部、人事处、学院领导等定期进行家庭慰问,对援藏援疆干部人才的家庭、生活、工作予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尽力帮助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以服务学校、共享教育为总揽,以奖优助学、支援西部为重点,开“学校建设”“学科扶植”“教师发展”“学生培养”“西部教育”五大项目活动,校外教育扶贫公益子项目16项,涉及上海、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安徽等多个省市自治区,惠及数万人。2017年,举办“上善计划”西部教师来沪培训班两期,学员共计100人;“曙明计划”甘肃玉门小学骨干教师来沪培训一期,学员20人;实施“千元计划”15项;支持团委派出广西、甘肃研究生支教团15人;“伊顿-上师大”安龙项目选派师范生安龙支教实习11人。

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建“伊顿基金项目”,该专项基金定向用于贵州安龙一中教师来沪培训、师范生赴贵州顶岗教育实习、贵州安龙一中励志奖学金。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安龙一中无论在学生培养还是教师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2017年高考中,安龙县文、理科状元皆是出自安龙一中,本科上线率也达到了历史新高。安龙一中顶岗实习项目缘起于人文与传播学院孙景尧教授在2005年亲自带着三位比较文学博士生到安龙一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英语教学。2006年开始,在伊顿基金“上师大—伊顿联合支持中西部教育”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确定建立安龙一中支教点,使这一活动得以长期开展从2006年至今,伊顿(中国)有限公司共计捐赠200余万元人民币。学校共派出支教学生117名,平均每届带班数50个,平均每届上课时数900节;来沪培训教师60余人;共发放奖学金10万元(2010年起),受益人数200人。

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还与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合作开展“曙明计划”已有八年,八年来,“曙明计划”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上海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学生志愿者、支教志愿者策划的公益活动项目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2017年,曙明计划”这一品牌项目焕发新的生机、拓展新的领域——新增了甘肃省玉门市骨干教师来沪培训项目。

2013年9月7日习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始,“一带一路”倡议便由中国辐射至全世界。全世界积极加入这个以共同发展成为利益和责任的命运共同体。2017年7月以“师大青年心,天山丝路行”为主题的上海师范大学三下乡新疆外出实践团队13名成员与3名带队老师响应建设号召,追寻着丝绸之路的历史足迹。三下乡团队的同学们来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感受到丝绸之路带来的服饰,建筑,宗教,贸易的历史变迁,丝路文化和历史背景,深刻意识到一带一路建设多方面的巨大变化。实践团还前往古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城市交河故城,感受了中国和西域文化的交融。同时与石河子大学的师生代表就“一学一做” 以及青年大学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为与担当开展交流座谈会。由一带一路从古至今的历史轨迹开始,热烈讨论了当代青年在一带一路上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实践团的同学们利用专业知识,查阅地图资料以手绘的方式展现了丝绸之路的路线及沿线的重要古迹及其历史。以生动形象的图画代替冗长的文字,以大学生独特青春的方式展示了丝绸之路历史风貌。在为期7天的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通过实地考察、文化体验、扶贫义教等形式,在丝绸之路上奉献大学生的青春力量,挥洒他们的青春活力。

2017年,在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中,学校科学培训,组织全国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15名分赴广西、甘肃进行支教;选拔4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分赴西藏、河南、四川进行服务。同时组织、迎接全国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15名自广西、甘肃顺利返沪、组织经验交流;并积极选拔、招募全国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15名。支教期间,第十八、十九届志愿者人均周课时约为19课时,共承担64门课的教学任务。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共开展20项“千元计划”,其中广西9项,甘肃11项;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至今已开展4项“千元计划”。此外三届支教团成员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各项培训与志愿服务多项,共参与各级培训4次、校团委、团市委活动3项、当地志愿服务8项。学校志愿者的出色工作也受到多方关注与肯定。刘晓艺负责拍摄和剪辑制作的“支教老师为十九大加油”视频在十九大召开当日,被共青团中央推送于头条新闻并同步推送至团中央、哔哩哔哩视频等官方平台,百色电视台也滚动播出了整条视频。钱婷在上海团市委组织举办的2017“最美的国旗合影”活动中,组织学生拍摄的照片受到了大众关注,并被评为最美合影之一。10 月中旬,洪宸主持玉门市首届诗词大会,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玉门新闻对其创办的多彩阳光广播台进行全方位报道。

2017年,上海首次启动西藏自治区专招内地高校毕业生工作,学校第一时间召开工作部署会,制定工作方案,设立西藏专招专项奖学金,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宣讲会,并对西藏专招的31名选拔对象,实行“一生一策”优先指导、优先服务。经过政审、面谈、体检等环节,最终4名本科毕业生和4名硕士毕业生成功入选。本着“扶上马,送一程,关心一生”的思想,校领导亲自参加出征仪式,勉励西藏专招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亲自送西藏专招生进藏,并委托在藏工作的校友给予指导和帮助。

2017年11月11日,第二届中国与“一带一路”发展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商学院举行。本次会议是由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一带一路泛区域发展与合作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商学院承办,来自国内外的50多位专家、学者、学生参加会议。

  

欢送王维臣援疆

  

“曙明计划”到达乌鲁木齐

  

“曙明计划”石河子大学座谈会

  

研究生支教团在甘肃

  

校领导带队赴贵州安龙慰问顶岗实习师范生

  

国内外专家研讨中国发展治理经验对“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借鉴



7-5

2017年,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创优争先,相继荣获:“2017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组织奖”、“2017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微视频奖”;“2017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奖”,丁秋露获大赛“二等奖”(排名第二,全市10人进决赛)、“最佳人气奖”;被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授予“2017年度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吴燕霞获“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0年贡献奖”以及“2017年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第25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心理辅导员乐嘉立获“2016年度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

依托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培育单位平台,作为上海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精心优质完成上海市教委委托的系列项目:主题为“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创造性发展”和“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示范中心专题培训,全年共40位来自上海各高校的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参加培训;咨询中心连续三年、每月一次的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李正云名师工作室高级研修,带教12位上海中青年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全年分三阶段完成面向38位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高端培训;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搭建海湾地区专业交流和学习平台,每月开展海湾高校个案督导,共8场,约10所奉贤高校的400多人参加;举办海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论坛,聚焦精神卫生法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发挥示范中心示范、服务、辐射功能。

加强课程建设,积极响应《2017年度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八届移动微课程大赛》要求,组织集体备课,研发课程,强化培训,培植精品,选送辅导员参加决赛;定期危机摸排,医、校、院三方协同应对学生心理危机,确保学生安全;引入精卫医疗系统专家为疑难杂症会诊,实施医教结合;签约奉贤致远高级中学,联结徐汇区检察院,提供专业支持,服务辐射社会;作为全市唯一的高校示范点,联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完成市卫计委的重点市级项目《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性工程—危机干预子项目》、《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性工程—专业能力建设服务子项目》,致力于加强上海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创建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切实保证学校的安全与稳定,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感,根据市综治委、市教委、市教委后保处的工作要求,经过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提高了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安全文明校园”,2017年4月,学校再次获得“2016年度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学校获评2017年度上海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获评2017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组织奖


  学校获评第八届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移动微课程”大赛优秀组织奖

 

 学校获评2017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优秀微视频奖

  

乐嘉立获评2017年度上海市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先进个人



吴燕霞获评“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0年贡献奖”

  

吴燕霞获评“2017年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第25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丁秋露获评2017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移动微课程”教学比赛二等奖


学校获评2016年度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

  

7-6

学校按时提交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充分翔实、客观公正。据上海市文明办相关数据显示,上海师范大学2014-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等级为B级(最高为B级)。目前已经完成《上海师范大学2016-2017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撰写。

  

上海师范大学2014-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7-7

学校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着眼于提升师生文明文化素养、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着力于夯实基础、凸显亮点。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校广大师生的积极努力下,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有效、特色鲜明,活动丰富多彩、品牌纷呈,取得了丰硕成果

1.培育2017年度学校基层文明创建“一院一品”项目

2017年,学校积极创新基层文明创建的工作途径和方法,围绕师德师风、文化育人和课程思政三大主题,开展二级学院基层文明创建“一院一品”项目。各学院以基层文明创建“一院一品”项目为抓手,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激发了基层文明创建活力,夯实了基层文明创建的基础,提升了基层文明创建的内涵。

人文与传播学院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发挥学院各专业的思政育人优势,形成“三大系列”试点课程;支部发动,党员参与,形成全方位协同试点模式;开展培训,强化理念,紧贴“六大教学环节”;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推进“一二课堂融合式”,逐步形成了从“单一课程”到“课程群”模式,实现“组团式”的课程育人效果。

教育学院以“两代师表共化育、两代青椒同成长”为基层文明创建主题,开展大美吾师、大爱无疆、大道至朴、大德有容、大国筑梦五大主题活动。通过主题实践、宣讲教育、传帮带、学术研讨、精品课程建设等形式将教育学院师德师风传承与培育工作落细落实,做到师生师德师风双提升,科研教学双提升。

哲学与法政学院以“课程思政综合实施方案探索”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优化课程教学修订培养方案,明确各课程模块的核心价值观目标;组建由支部书记、系主任为负责人的教研团队;完善课程体系组织“中国:智慧与道路”系列讲座11场;加强师资培养,探索辅导员助教制等;以哲学、法学专业为试点,推进全员全程导师制;组织资深党员教师担纲讲授中国系列课程,承担专业育人“首席讲师”,起到党员示范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组织教授宣讲团开设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等30多场次;研究生宣讲团完成四大专题的近50个课件,开展近40场宣讲,服务人数千余人。本科生讲师团制作成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实践课堂》的教学案例近100个。组织学生走进9所爱心学校活动,累计受益学生近500人。

外国语学院以“合璧东西·凸显专业·以文化人——多元文化视角下打造外国语学院文化品牌”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以形势与政策课、主题讲座、教授下午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故事分享为依托打造“语”文化,用国际比较帮助学生客观认识;以爱尔兰文化月、英语综合能力大赛等活动平台,打造“才”文化,以文化活动引领学生成才:以新媒体建设支部结对等活动为载体,打造“创”文化,用互动体验启发学生创造力。

商学院以“以高尚师德、引领学生成长”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开展“读经史之典,寻立德之道”用声音记录中国经济社会之强音实践创新活动。共计精读18本经史典籍,累计开展读书活动20余次,参与人次超过350人,拍摄9条读书视频,累计观看人次超一万;广泛发动师生撰写师德故事。

对外汉语学院以“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育人成效”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育人成效。立足专业优势,提升活动内涵;立足多元互动,丰富活动形式;立足环境育人,提升活动效果。通过上半年举办“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月”系列活动,下半年举办“中华才艺大赛”,建构学院基层文明创建新品牌。

旅游学院以“缅怀师德典范、继承烈士精神”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通过拍摄《大爱无华——追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贺宝根烈士》专题片、召开纪念烈士牺牲十周年师生座谈会、举行师范生师德教育专场活动、指导“宝根师德师风工作室”开展义教活动等,弘扬贺宝根老师的崇高师德和人格魅力,引领学院师德师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音乐学院以“突破第一课堂物理空间、打破不同专业之间界限”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以美育融入德育,打造符合艺术类学生特点的课程思政育人品牌。通过建立、深化课程思政第一课堂---“中国民族音乐进课堂”,延伸、拓展课程思政第一课堂——“学思湖音乐岛”系列主题活动,将课堂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创新改革。

美术学院以“德艺坊传统文化三进活动”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德艺坊”团队举办的“传统文化三进”系列活动通过宣传、指导和展示三个方面向广大民众推广普及了扎染、软陶、糖画这些逐渐为人所忽视的中国传统民艺文化,共计举办民艺课程144课时,举办相关活动60余次。展现作为美术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传承传统艺术,弘扬爱国精神。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以“名师指引·书海漫步,艺术类书籍必读一百本”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结合学院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展开了“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沉浸式文化育人模式探索,在“名师指引·书海漫步”艺术类书籍必读一百本活动的开展中通过专业负责人牵头的学术论坛、优秀博士硕士生主持的读书沙龙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图书室相结合,实现了朋辈引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体育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下的大学生“三维成长空间”建构”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打造课堂强强联手效应,实现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的完美结合。丰富俱乐部课程体系;推动校园体育社团联动发展;引进优秀体育项目,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将大学生的德育培养渗透在体育活动项目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作用的生活化与实践化模式。

数理学院以“科创900秒、名师助成才系列活动”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定期开展特级教师月月讲,组织“三尺讲台,一颗丹心”师德专题访谈,举办“科创900秒”人生导师沙龙4场、“科创碰杯思维”校友下午茶3场、“专业老师有话说”视频访谈5期。赵炎亮等学生的项目《一种新型仿生光学防伪标识》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三等奖。

生命环境与科学学院以“标本:凝固的生态文明与科学”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利用生物标本馆馆藏资源,进一步加强展馆建设和标本制作,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和科研教学服务。为教师科研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2017年度发表SCI论文20篇;接待前来参观的中小学师生3000余名,社会团体和组织12个;参与市青少年创新实践工作站117人的教学工作等。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以“强化实践育人效果,创建校园文化品牌”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电子汽车文化节涵盖专业知识讲座、LED创意设计比赛赛、四驱车拼装比赛以及智能小车大赛等多项赛事,一直秉持“以实践化理论,以赛风展学风”的理念。电子汽车文化节作为我院品牌活动,在促进专业学习、提升科研能力、增进校企互动、孕育和谐校园文化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学院以“以建工专业实践活动为载体,探索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从礼乐齐绽之爱国(如中国古建筑摄影赛、参观洋山深水港等)、建别异之敬业(建筑PVC设计大赛、结构设计比赛、BIM大赛等)、礼入心之友善(心理健康活动月等)、乐萦耳之诚信(人工石志愿活动、校友沙龙等)四方面设计系列专业实践活动,教师和辅导员全程参与,强化导生作用,加强网络传播,以养成为目标、突出主题、落脚实践、发挥育人作用,塑造学生的理论、实践、责任、情感“四个认同”。

继续教育学院以“上海师大名师先贤•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肖像印展”为基层文明创建创建主题,由继续教育学院和师大博物馆共同策划组织,由彭大庆全新创作的学校名师先贤(《师道永恒》所列16名)和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50名)的肖像印共66方,在博物馆首次集中展示。展览结束后彭大庆所创刻的16方上海师范大学名师先贤印章捐赠校博物馆收藏,开幕式上刘晓敏副校长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  

2.推进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

学校历来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准确把握师德建设对师范院校的“双重”责任、“双重”效果,遵循“师道永恒”师大精神。从2008年起,学校每年汇集和整合全校力量,制定并实施师德建设系列活动方案,把“师德弘于榜样感召、师德立于理论底蕴、师德源于师爱奉献、师德恒于人文关怀”的理念贯穿于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调动了全校师生参与师德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宣传师德先进典型、举办多彩活动,发挥师德典型以及身边榜样的激励力量,丰富了师德建设内涵,提高了师德建设质量,提升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017年,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牵头,学校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院(部)、工会、妇委会、团委、社科处、教务处、人事处、各学院等配合,制定了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师德师风建设方案。方案以四大计划:“师德典型引领计划”“师德品牌塑造计划”“师德实践提升计划”“师德制度推进计划”为主要内容,联合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

师德典型引领计划通过拍摄“师道永恒”系列专题片,深入挖掘、培育和宣传教师队伍中的师德典范,讲述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组织学习先进典型的师德风范,树立师大师德典型的旗帜,激励引领师生弘扬“师道永恒”的师大精神和崇高的价值追求。

师德品牌塑造计划,包括庆祝第33个教师节主题系列活动、2017年“缘来一家人”新教工联谊会、从教三十年教职工表彰活动等。每年九月,是学校师德建设活动的高潮期,围绕庆祝教师节,学校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形成“师德建设月”,重笔浓彩渲染全校尊师重教、教书育人气氛,弘扬“师道永恒”师大精神,而其中的庆祝教师节主题大会,是师德建设月的重头戏。

师德实践提升计划,立足学校作为全国师德建设实践与创新基地,运用德育实践和创新基地两大平台,注重师德实践,通过开展一系列师德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系统开展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关爱学生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全方位构建师德教育分层体系。

师德制度推进计划,通过梳理制定并组织学习师德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政策法规,将师德建设提升到完善治理体系、强化治理能力的高度,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做到以人为本,依法从教,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聚焦新形势下师德建设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如何以师德评价促进师德提升和教师发展,通过师德评价推动教师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12月1日,由校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党委宣传部和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与宣传教育高端研讨会”在徐汇校区外宾楼101会议室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委党校、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等16所主要高校的宣传部部长、教师工作部部长、师德研究专家及教师代表出席会议。  

3.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活动

学校党委以推进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重要抓手,通过价值主导、文化品牌和自主创新三大战略,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政课改革创新、现代大学制度文化推进、学校文化形象提升、校园文化品牌塑造、网络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环境优化、校园优秀文化艺术产品创新八大计划,以及二十大项目,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浸润、感染、熏陶,用文化滋养心灵、用文化涵育德行、用文化引领风尚,努力做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为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实施《上海师范大学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经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2017年3月30日成立上海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由校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朱自强担任主任,委员由相关职能部门、直属单位和专家组成。委员会主要承担统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审议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项目实施方案,以及负责重大事项的咨询决策、组织协调、督促实施、审核评估、激励保障等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党委宣传部。在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党团、工会组织和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等各级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展示学校特色文化环境的内涵,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党委宣传部会同校档案馆,整理挖掘建校以来在学校发展历史上有标志意义的10座历史建筑的档案,制作历史建筑铭牌予以展示,展现出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2017年6月,从校内师生书法爱好者中征集、精选出80幅书法作品妆点焕然一新的第三教学楼,形成以第三教学楼、文苑楼博物馆、音乐学院为中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区。徐汇校区东部礼堂经近一年改造完成,现命名为音乐厅,形成以东部音乐厅、教苑楼多功能厅、霞棐剧院为中心的艺术展演区。

学校着力构建“一心双环”格局,打造优秀社团,营造优秀社团文化,使社团成为高校文化建设中颇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群体。社团活动涵盖理论学习、文体艺术、科研创业、公益实践等多个类型,累计日常活动1000余场,大型讲座、活动、赛事等活动100余场,吸引7000余人积极参与。

学校积极探索文化建设演出新模式,把师大精神融入到校园文体品牌的塑造中,以“文化起航·青春师大”“艺满芳华·韵味师大”“奔跑·活力师大”“缤纷校园·梦想师大”四大板块为主,开展学生爱观看、爱参与、爱讨论的活动,打造影响力覆盖师大近3万学子的校园文化套餐,“多角度、多梯度、多平台”开展学生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诗意中国”活动进一步推广,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诗意中国”第二届“唐宋诗词大赛”决赛日前在奉贤校区举行。东方教育时报、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团委、人文与传播学院负责人参加。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是学校打造文化育人新品牌的进一步探索。

上海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依托校内专业资源,以排演艺术作品为载体,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舞蹈艺术实践基地在2017非遗进高校开幕式上表演原创舞蹈作品《鼓舞京韵》,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影视艺术实践基地2017年排演教育情景剧《青春颂·遇见师大》,实践浸润式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思想建设,帮助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排演大型原创话剧《师说》,向全校师生、全社会传播大师精神和大学精神。

《师说》以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上海师大首任院长廖世承先生为主人公,以廖世承的人生抉择为主要戏剧冲突,围绕他一生坚守的师道精神进行艺术再现。全剧选取廖世承在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抗日战争阶段和新中国成立后充满戏剧张力的人生片段,多角度刻画他为我国师范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一生。从廖世承先生创校至今,上海师大已经走过63年岁月,一甲子岁月流长,上海师大始终秉承着大师精神和教育思想,借鉴其师道、师范的理念,成立“世承班”,筹建“世承书院”,将师德教育贯穿于培养卓越教师的全过程,让廖世承的师德风范代代相传。学校一直坚持、发扬和创新教师教育的传统与特色,为基础教育输送了大批优秀的教师和校长。在上海中小学中,近70%的教师和近70%的校长是上师大毕业生,并在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上海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来自教育学院的一名师范生看完《师说》后感慨地说:“作为一名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师范生,这是我进大学后上的第一课,我感触良多。教育兴,国家才能强盛,未来的路很长,我要在上海师大好好学习,争取能够考进世承班,为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努力。”

2017年11月28日的西部球类馆内,一场气势恢宏的“鼓舞京韵”拉开了以“推动非遗传承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2017年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系列活动开幕式的序幕。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校党委副书记秦莉萍、市文广局公共文化处(非遗处)处长杨庆红,市教委宣传处、市非遗保护中心和我校宣传部相关负责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高校师生代表等出席了开幕式。经精心设计和策划,本次系列活动将推出海派面塑、古船模型、传统戏剧、海派剪纸、中国传统服饰、中国笔墨文化等多个主题包,通过展示、讲座、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陆续在本市11所高校进行系列巡回展示,让大学生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他们体验、了解、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文脉得以更好地传播和继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次活动是《上海市文教结合三年行动计划》和2017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近年本市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为进一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推广方面的重要合作项目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是本市在非遗保护、发展与传承方面所做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实现了高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有机结合。

学校在校园内营造传统文化育人氛围,打造第三教学楼传统文化育人基地,展览学校师生书写的中华古诗词书法作品。在研究生中独创传统文化校园栏目“为你读诗”。学校艺术团体在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视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创作源泉,提升艺术创作质量,行知合唱团《京剧印象》和《大江东去》两部合唱作品时,将中国优秀传统京剧文化与合唱艺术相结合,用合唱的方式展示了中国传统京剧文化之美;舞蹈团从中华民族舞蹈中吸取创作灵感,将民族舞蹈元素融入舞蹈作品创作,不断推出优秀的民族舞蹈原创作品,潜移默化地传承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达到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

博物馆结合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携手续教育学院举办“方寸之间,追慕先贤——上海师大名师先贤、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肖像印展”。展览精选展上师大名师先贤和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肖像印作品共55方,用富有汉画像石效果的肖像印创造性地再现名师先贤、文化英杰的特征、形象和神韵,极富艺术感染力,吸引了校内外师生、篆刻艺术爱好者和社区观众共计2000余人参观,东方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人文与传播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培训班开班典礼

  

教育学院访名校、拜名师系列活动之学院青年教师参观静安区第一小学

  

哲学与法政学院商红日教授与同学关于《十九大精神的政治学解读》讲座的合影

  

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实践课堂

  

外国语学院2017年外语综合能力大赛决赛

  

商学院“以高尚师德、引领学生成长”基层文明创建

  

对外汉语学院“花飞万里清樽共,艾香八方游园梦”中华文化月之游园会

  

旅游学院向贺宝根烈士铜像敬献花篮

  

音乐学院学思湖音乐岛系列主题活动

  

美术学院“德艺坊”上海中医药大学交流活动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名师指引·书海漫步,艺术类书籍必读一百本

  

体育学院参与市民运动会社区摆摊服务

  

数理学院人生导师沙龙——钱陆威老师

  

生命环境与科学学院“标本:凝固的生态文明与科学”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电子汽车文化节

  

建筑工程学院探索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继续教育学院上海师大名师先贤•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名人肖像印展

  

2017年教师节主题大会

  

校第八届教代会暨第十三届工代会第四次会议举行

  

新教工培训

  

学校表彰从教30年教工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与宣传教育高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推进文化育人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成立

  

第二届唐宋诗词大赛成功举办

  

上海诗词大会在学校举办

  

第三教学楼“诗意中国”古诗词书法作品展示

  

传统文化体验——巧手画彩陶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副总干事参观博物馆并体验中华传统篆刻艺术

  

2017上海之春民乐团专场音乐会

  

舞蹈艺术实践基地在2017非遗进校园开幕式上表演原创舞蹈《鼓舞京韵》


 “文汇报”对2017年非遗进高校活动做出整版综合报道 


第四届校园大使暨第十九届十大主持人大赛

  

排演大型原创话剧《师说》

  

上海师范大学Harmony长笛乐团

  

迎新晚会

  

“校园十大歌手”大赛

  

上海师范大学行知合唱团

    

我校学生参加非遗主题活动展示面塑作品

  

京剧《春秋二胥》在霞棐剧院上演

  

2017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行美国舞蹈工作坊活动

  

2017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行白玉兰奖艺术家校园行活动



学思琴歌 乐动心声——学思湖音乐岛湖畔音乐会

  

十大历史建筑铭牌

  

泊乐合唱团中俄研讨会开幕式

  

第十五届社团文化季开幕式暨百团招新

  

易衡书社在海湾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学校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音乐学院民乐排练厅,奉贤区中小学生校园体验日与民乐团交流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明办
地址:上海市桂林路100号行政楼801室
邮编:200234 电话:64322620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