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2 教学工作
教学管理
2009年,我校紧紧抓住学校的定位与特色,结合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和学校的要求,修订完善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常规管理方面,学校对本科教学规范、师德要求、课堂教学、专业与课程建设、学籍管理、实验教学及实习、考试及成绩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评估、教学科研、教材管理和专业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特别是自教育部、财政部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以来,我校根据整个社会形势的变化又分别从教师队伍管理、专业与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日常管理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增加了关于落实“质量工程”、教育高地建设、大类专业分流、教师教育创新班等方面的许多新的内容。

我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教学改革、教学过程与效果、管理保障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监控。教学改革重点关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实践教学建设四个方面;教学过程主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过程、日常教学过程,通过校院领导听课考评、教学视导员听课评价、学生信息员即时反馈、学生评教等多条途径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相关信息及存在问题,以便职能部门迅速做出反映,有效解决问题;教学效果监控则将学校学习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把结果与过程统一起来,不仅抓学生的日常考核,把好出口关,对毕业论文(设计)严格要求,而且关注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与社会调查工作,为学校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在管理保障方面,学校大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各级各类的教学评奖和竞赛活动以及“教学质量月”活动,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了全面提高我校本、专科教学质量,倡导高职称教师面向本科生开课,并促进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学术空气与育人氛围,学校制定了《关于各类教师为本科生开课的若干规定》,规定正、副教授每学年必须为本科生开设一门课(2学分及以上或一周2学时及以上的整学期课程),此规定由教务处和人事处负责实施。
学校先后出台了《上海师范大学关于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学工作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规范》、《新任教师任课资格认定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调“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要求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工作中和校园内说普通话和使用规范汉字,并将语言文字规范能力与上岗就业、业务考核、评优评先和职称晋级等挂钩。2009年,我校被评为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
附件:各学院交流教学质量月活动开展情况
加强管理 重视课堂 教学工作会议关注新生教育
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述要
教学质量月检查结果表明 学院高度重视 管理面貌一新
上海师范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图
学校举行教学工作会议启动10年度“精彩课堂”评选工作
学校作出具体部署推进开展第八届教学质量月活动工作
教学改革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我校本科层次主要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定位和特点,学校科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标准,更加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使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切实改变课堂讲授所占学时过多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我校形成了相应的培养方案质量标准与支持性文件。
2009年,学校积极响应上海市教委印发的《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快国际交流协作步伐,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国际化视野,以国际交流处为平台,学院为实体单位,努力为学生开辟渠道,开展多项互换学生的项目,鼓励建设相应全英语课程或双语课程,提升学校国际交流能力和办学水平。具体工作如下:
2010年暑假学生赴荷兰教育旅行

2010年暑假学生赴日本教育旅行
1、积极参与交流项目的初期洽谈
合作交流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初期谈判的结果,为保证学生确实能在项目中受益,需要合作双方在前期洽谈中尽量把工作做细、做好,教务处除了参与大框架的讨论,还参与对实施细则的严密审核,确保交流合作项目的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目前我校的学生相继参与了1+2+1、2+2和国外的短期实习、游学项目,学生获益匪浅。
2、鼓励教师参与全英语课程和双语课程的建设
我校与国外合作的大学28个国家和地区的173所高校和文化学术机构建立了协作交流关系,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四个国家有5个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在校的一年以上长期留学生762人。这就需要学校为这些学生提供各类双语或全英语课程。学校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结合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有关文件,积极推进这类课程的建设。目前学校比较成熟的双语课程有14门,全英语课程8门。

美国密苏里大学来校开展国际交流

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与我校签订学生交流协议
3、严格审核留学回国学生的学习成绩并给予合理的认定
学生出国留学的所有成绩,在学院审核的基础上,学校及时对其再次进行审核。对那些没有完成教学计划或需要补学分的学生,教务处积极和学院协调,提供学生多种途径,争取让学生按时毕业。

我校海外第一所孔子学院第三届理事会在日本福山召开

与智利天主教大学签订国际交流合作协议
附件:上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基本情况汇报
上海师范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细则
与我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的学校和机构一览表.doc
教学效果
我校历来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上海市教委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的申报工作中,我校成为上海市首批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的高校之一。活动开展至今,我校获市级项目160项。
每年四月,学校都要举行学生科研项目评审和新一轮的项目立项申报活动,活动从最初的几项发展为如今每年都有几百个项目参与立项申报和成果评审。2006年至2009年学生科研立项、评审详细情况请见以下表格:
| 科研立项 | 科研评审奖励 |
| 总数 | 文科 | 理科 | 总数 | 文科 | 理科 |
2006 | 69 | 30 | 39 | 24 | 6 | 18 |
2007 | 71 | 35 | 36 | 46 | 25 | 21 |
2008 | 59 | 37 | 22 | 45 | 23 | 22 |
2009 | 101 | 58 | 43 | 46 | 25 | 21 |
科研评审制度培育了大量学生科技创新的项目,出现了一批具有科研能力的学生,为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积累了项目资源和人才资源。在良好的科技创新的校园氛围中,影响和带动了全校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学生作品涉及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证研究,交叉学科也屡见不鲜。

学生开展科研活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几年的各项学生科研大赛中,我校学生都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中,生环学院研究生周平乐同学的《稀土纳米多波段转光粉及转光农膜》获得一等奖,两个项目获得了三等奖。在2009年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决赛上,我校生环学院研究生杨绪勇同学的《高显色性白光LED稀土发光材料开发与应用》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三等奖,另外还获得世博专项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五个。同年5月,在上海市教委举办的首届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论坛上,美术学院2005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徐宸熹等的《大学生校园环境导向识别系统》和刘俊等的《<弄侬浓>整体设计开发与推广》两个项目从全市170个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大学生创新活动论坛十佳案例。在近几年的“上汽教育杯”和“科技创业杯”等科研竞赛中,我校学生也屡获佳绩。

2009年参加挑战杯

第十一届挑战杯上海师范大学孵化项目选拔专家答辩会
2009-2010年,我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三等奖6项;上海市级精品课程8门;1人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人荣获上海市级教学名师奖,为本届获奖教师中唯一一位从事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的教师;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获得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获得上海市高校市级教学团队2个;获得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1门,获得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33项;获得上海本科教育高地项目6个。学校目前已有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项目18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我校十分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要求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综合训练等,兼顾学科发展、学术意义和实际价值等关系;涉及的知识范围和理论深度符合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以教师课题的子课题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选题原则上一人一题,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协商确定。学校组织有关人员对学院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中期抽检,抽查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登记表、指导记录表等等,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格式。严格控制毕业论文(设计)的优良率。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行抽查,送外校专家进行复评。在学院申报的基础上,请校外专家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在2005年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校获得了优秀的好成绩。
根据数据统计,自2006年至2010年,我校每年都有1000多名毕业生到全市的普教系统工作,从各区县教育局人事部门的反馈表明,我校毕业生的表现总体上专业知识扎实,职业稳定性好,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强。从走访接待用人单位以及用人单位问卷调查中我们得知:我校的毕业生工作踏实肯干,具备与人交往和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基本功扎实。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与同类高校毕业生相比用起来更易上手、更实用。在普教系统领导和骨干教师占相当高的比重,在企事业单位中正逐步建立我校毕业生的用武之地。比如奉贤区教育局提到上师大的学生务实、勤奋、责任心强,并表示很喜欢也很需要上师大的学生,希望学校鼓励学生毕业后到奉贤来任教。卢湾区教育局表扬上师大培养的教师有爱心、责任心、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情商。
附件:2009年度理科重要奖项
2009年度文科科研奖励汇总表
2010年度文科科研奖励汇总表
我校学生在首届大学生创新论坛颁奖仪式上受奖
学生科研获奖统计
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