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5 工青妇工作
工会工作
工会坚持党政工共建一个“家”,在学校行政和上海市教育工会的支持下,我校工会俱乐部活动场所近两年有了大面积的增长,设备也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房源紧张的情况下,又调拨贤校区金桂苑三楼300多平方米的房屋,成立了奉贤校区教职工活动中心暨外来务工者活动中心。另外,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重心的下移,校工会近年来逐步加大对部门工会文体设备的投入,以满足文体活动重心下移的实际需要。仅在2009年,我们采用“共建”的方法,共投入超过7万元(要求部门按1:2的比例同步投入资金),购置文体设备或由部门自行采购设备,帮助部门工会进一步完善“教工小家”。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工会俱乐部的运行压力,另一方面,方便了教职工文体活动,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促进了“教工小家”的建设。
同时,为了推进各二级单位“教工小家”建设,工会定期开展优秀教工小家评选和合格教工小家的考核,在2005—2007年度的评选活动中,评选出了9个优秀教工小家和3个特色教工小家。


名医师大行活动
近年来,暑期休息休养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职员工的欢迎,参加休养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加,组织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上海市科教工会将不再承担组团的工作,教职工休养的组织工作将全部由学校工会承担,我们本着积极、稳妥、安全、健康的宗旨,精心安排休养时间的地点,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服务规范的旅行社,同时安排了工作热情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工会干部担任领队。2008、2009年,超过1200名教职工和家属参加了工会组织的休养活动,在领略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和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互相增进了了解和友谊。
学校历来重视教职工的健康状况,校医院每年都会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在此基础上,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还会组织教授、处级领导干部、骨干教职工进行强化体检。
工会每年都会为每位教职工投保上海市总工会的三项职工互助保障计划(住院医疗保险、特种重病保险、女职工特种疾病保险);用三个一点的办法,动员绝大部分教职工参加了新华(平安)保险公司的门、急诊补充医疗保险;工会将市教育工会下拨经费、新华(平安)保险公司返还的培训费、工作经费等筹集起来,在本市高校中率先设立 “重病、大病二级援助基金”;学校行政还出资每年为所有教职工投了意外伤害保险(附加医疗险)。
一直以来,校工会的帮困送温暖工作做得认真细致,并且致力于此项工作的体系化、制度化和经常化建设,送温暖工作从定期资助转化定期和日常资助相结合,除爱心基金理事会每年定期召开会议,集中讨论和资助困难教职工,对于日常工作中教职工由于各种突发情况致使生活困难的,理事会授权理事长和副理事长在职权范围内予以及时的资助。2009年,已经有137位困难教职工受到爱心基金资助金额达到了110,500元。2010年,我校2876人次的“一日捐”款196,004.32元,我校的爱心基金本金已经达到了341万余元,为送温暖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截止2010年9月,两年里爱心基金已向本校教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和教职工家属)共292人次困难教职工发放了补助,累计发放帮扶资金23万余元。另外,校工会还为多位身患特大重病的教工发放二级重病基金和申请了上级工会补助超过20万元。
为了提高学校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职工的各项教学技能,工会积极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另两年就开展以“小荷争露尖尖角”为主题的各项教学技能竞赛,其中包括三笔(粉笔字、钢笔、毛笔),多媒体课件(PPT),百科知识竞赛、才艺展示等一系列竞赛。另外,后勤等部门的职工也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了厨艺等各项竞赛。
工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把健康当作一种事业来做。在大力支持群众自发性体育活动的同时,根据教职工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身心特点,广泛地开展各项体育比赛。各学院、部门和直属单位纷纷响应,结合实际制定可行性健身计划并开展各种形势的活动和比赛。校工会在学校层面成立了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身舞、健身操、太极拳、木兰拳、瑜伽等9个健身俱乐部,并在全校普及和推广广播操和颈椎操。同时,从2008年起,在体育学院的支持下,在全校实行了健身指导员制度,请专业的教练指导各学院、各单位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应该说,通过一年多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使广大教职工强身健体的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
同时,校工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大型运动会,在日常依托教职工健身俱乐部,积极开展各项健身活动,仅在2009年,就开展了龙舟比赛、羽毛球、乒乓球、射击、篮球、足球等一系列比赛,做到“月月有赛事,季季有高潮”,有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教职工身心的健康。2010年10月27日召开的教工运动会是对全校群体活动的一次大检验,各单位都非常重视。开幕式上群英荟萃、各显神通,比赛中运动员们英姿飒爽、争先拼搏,展示了我校教职工的神韵和丰采。
另外,工会还通过组织迎校庆、国庆的大合唱,迎新音乐会等形式,用艺术魅力陶冶情操,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
附件:“祖国颂 师大情” 师生高歌迎校庆
2009年“新华人寿”杯上海师大教职工羽毛球比赛通知
关于“名医师大行”健康医疗咨询活动的通知
上海师范大学教职工各类补充医疗保险汇总
上海师范大学青年教工联谊会成立
上师大教职工疗休养工作进入倒计
校工会为离休干部做实事,邀请市红十字会教授培训心脑血管疾病急救常识
走近世博、相约世博”——上海师大青年教职工双语演讲比赛举行
妇女工作
上海师大妇委会按照“领会要点、把握重点、找准结合点、抓住着力点”的要求,主动围绕学校中心、服务学校大局,服务广大女教职员工。


每年三八妇女节都表彰先进典型,倡导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风尚。积极为知识女性展示才华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动员女教职工参加创建“巾帼文明岗”的活动。关心青年教师及女大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参与组织“玫瑰之约”青年教职工交友活动;举办关爱伴你行——女教师助学行动。创和谐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歌颂美好生活 唱响和谐之声”男女声对唱、重唱比赛;举行庆“六一”亲子趣味运动会、“儿童书画展;积极组织女教职工参加各类健身活动、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女教职工开展各类讲座与学习班、参与科教妇工委组织的各类活动;举行退休妇女干部恳谈会。关心女教职工的身心健康、维护女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从市总工会有 “女职工团体互助医疗特种保障计划”项目开始,我校女职工的每期参保率是100%;从2007年开始,学校每年从福利费中拨出两万元,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再补贴一点经费,每年轮流为200名左右女教职工做乳腺钼靶检查。
附件:庆“六一”教职工亲子活动精彩纷呈
上海师大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
上师大妇委会推出“关爱伴你行——女教师助学行动”
我校举行纪念三八百年曁第七届比翼双飞模范佳侣表彰大会
团学工作
我校按照团中央“班子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阵地建设好”的标准,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校党委、团市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政中心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材需要,认真履行团各项职能,注重加强班子建设,建构项目平台,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打造工作品牌,建立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服务青年为宗旨,组织建设为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素质拓展为统揽,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了我校共青团事业,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为我校团工作在深化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出实效、上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班子建设上,建设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团干部队伍。1.校领导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团干队伍建设。 2.实行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健全,决策民主。不断加强和完善常委会、全委会制度建设,实行团内事务民主议事和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书记、副书记及基层团干部述职制度和任内目标管理制度。3.加强基层团干部的理论素质培养和工作实战指导。4.团学干部不分家,指导和培养学生干部队伍。通过严格选拔,民主选举,全面培训,多方考核等程序,力图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成素质好、作风正、效率高的真正服务于广大同学的先进学生组织。
在主题活动上,注重团的各项教育活动的导向性和有效性。1.坚持理论育人,构建思想道德教育平台。2.坚持文化育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3.坚持实践育人,扎实开展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4.坚持服务育人,完善具有共青团特点的服务体系。
在支部建设上,建设富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基层团组织。1.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共青团组织的有效覆盖。2.规范基层基础建设,夯实团建基础。3.推进团建创新,促进基层团建发展。
在阵地建设上,体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 1.以团校为依托开展团活动。2.以“社团管理“为抓手,积极发挥学生社团功能。3.抓好信息员流动阵地。4.加强学生民主管理建设。5.占领网络主阵地,弘扬主旋律,拓展BBS服务功能。6.办好《团学动态》、《学思之声》、《零距离》等主体刊物,充分体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成为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刊物,更让学生了解学生、让学生了解学校、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平台。7.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活动有阵地。8.争创有效工作保障,经费有落实。